天龙八部,佛教术语,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具体如下:
“天众”,佛教宇宙观有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之说,欲界有六重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色界有十八天:梵辅天,大梵天,梵众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光天,徧净天,无量净天,无想天,少净天,广果天,福生天,无云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无色界四空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天众”就是生活在各层天的众生,他们的生活比人间优胜得多,寿命也长得多。天众当然也包括天王,如帝释天主、大梵天王等,民间常称天王为神。中文常用省略语,所以“天”字至少包括四义:一、苍穹;二、天界;三、天人;四、天王。天众指的就是天人和天王。
“龙众”中的“龙”,跟我国传说中的“龙王”或“龙”不同,主要生活在水中。我国“龙”的历史已经被推到8000年前,就时间来说,应该是我国的龙文化被印度吸收,佛经中有五龙王、七龙王、八龙王等等名称,古印度人对龙非常尊敬,认为水中生物以龙的力气最大,因此尊称德行崇高的人为“龙象”,如“西来龙”指从西方来的高僧。古印度人以为下雨是龙从天海中取水而洒下人间,这点也和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龙很相近。历书上注明几龙取水,表示该年雨量的多寡。龙王之中,有一位叫做沙竭罗(意为海)龙王,他的幼女八岁时到释迦牟尼佛说法的灵鹫山前,听释迦牟尼佛讲说《妙法莲华经》之后,向释迦牟尼佛进献宝珠,即刻转为男身,腾空而起驾祥云往南方无垢世界示现成佛度众。这一罕见盛况,为天龙八部所见。
“夜叉”是佛经中的一种鬼神,其中首领有“夜叉八大将”、“十六大夜叉将”等。“夜叉”本义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轻灵、秘密等意思。“维摩经”注:“什曰:‘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空虚,三、天夜叉也。’”现在人们说到“夜叉”常指恶鬼。但在佛经中,很多夜叉受佛教化转为护法善神,夜叉八大将的任务是“维护众生界”。
“乾达婆”又称为“香神”,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是服侍帝释天的专管奏乐演唱的乐神之一,身上发出浓冽的香气,“乾达婆”在梵语中有“变幻莫测”的意思,魔术师也叫“乾达婆”,海市蜃楼叫做“乾达婆城”。香气和音乐都是隐约缥缈,难以捉摸。
“阿修罗”这种神道非常特别,男的极丑陋,而女的极美丽。阿修罗王常常率部和帝释战斗,因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好食物,帝释有美食而无美女,互相妒忌抢夺,每有恶战,总是打得天翻地覆。大战的结果,阿修罗往往战败,上天下地无处可逃,于是化身潜入藕的丝孔之中。
“迦楼罗”指“金翅鸟神”。这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颗凸起的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龙为食,每天要吃一条龙及五百条小龙。到命终时,体内积聚诸毒,无法再吃,于是上下翻飞七次,飞到金刚轮山顶上命终。因为一生以龙(大毒蛇)为食物,体内积蓄毒气极多,临死时毒发自焚。肉身烧去后只余一心,作纯青琉璃色。曾有旧小说称岳飞是“大鹏金翅鸟”投胎转世。
“紧那罗”是歌神,是专门演奏法乐的音乐家。在梵语中为“人非人”之意。他形状和人一样,但头上生一只角,所以称为“人非人”,善于歌舞,是帝释的乐神。
“摩呼罗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头。在《首楞严经》中对摩呼罗迦有以下解释:“摩呼罗伽,此云地龙,亦云蟒神,腹行之类也。由痴恚而感此身,聋呆无知,故乐脱伦。修慈修慧,挽回前因,脱彼伦类也。”也就是说,摩呼罗迦是与天龙相对应的地龙,原本是腹行类,但“由痴恚而感此身”,由于“聋呆无知”,反而能“故乐脱伦、修慈修慧”,最终挽回前因,摆脱腹行类,脱胎换骨。
(编辑: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