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6000余人雍和宫喝粥祈福

  来源:新京报张彤2018-01-25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昨天是农历腊月初八,早晨8时许,室外温度零下11度,刺骨寒意也抵挡不住市民们前来分享腊八粥的热情。市民们用围巾、帽子“全面武装”,手里提着保温桶,早早就在雍和宫正门外向南排起了百米长队,等待开门舍粥。

家长带着半岁的孩子品尝腊八粥。

美国小伙麦克对着自己的一碗腊八粥拍照。

为了防止拥挤踩踏,工作人员喊话提醒市民注意安全。

市民们排队领取腊八粥。

一大早,腊八粥被拉到指定的舍粥区域。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飞

时间:2018年1月24日

地点:雍和宫

事件:腊八节舍粥

昨天是农历腊月初八,早晨8时许,室外温度零下11度,刺骨寒意也抵挡不住市民们前来分享腊八粥的热情。市民们用围巾、帽子“全面武装”,手里提着保温桶,早早就在雍和宫正门外向南排起了百米长队,等待开门舍粥。

凌晨3点等在门口

“我们到的时候街道全是黑漆漆的,一个人也没有。”张阿姨夫妇来得最早,他们家住天通苑往北,凌晨1点起床,3点就等在门口,只为早早喝上一碗腊八粥,为家里人祈福。

家住海淀的金女士为了能赶上第一桶腊八粥整夜未眠,“坐公交来,夜9路转夜6路,两点多出发的”。金女士笑言,她家在东北,每年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都说腊七腊八是最冷的天,喝上一碗腊八粥全身都暖和了。”王阿姨是地道的老北京,7点就等候在门外,她每年都会带着一家老小在腊月初八这一天来到雍和宫喝粥,“祈福沾喜气,来年全家人都平平安安。”

美国人麦克来京居住5年了,每一年都在腊八这一天赶来雍和宫喝上一碗腊八粥。他说,这是很好的中国传统习俗,现今还一直在延续着,能够参与其中非常开心。

据工作人员介绍,雍和宫每年都有“腊八舍粥”活动,会提前一周采购食材,再加上平日里人们祈福时带来的粮食供奉,经过一晚的通宵熬制,在腊八清晨舍粥市民。今年的雍和宫腊八粥由大米、薏仁、栗子、桂圆、瓜子仁、红豆等近30种原料熬制而成。

98锅粥用料5000斤

上午9点,雍和宫准时打开朱红大门,市民们蜂拥而入,奔至购票点及安检口,在执勤民警和安保人员的引导下穿过长长的银杏甬道,到达雍和宫主殿门前空地的舍粥点。

与往年一样,空地东西两侧各设一处舍粥点,工作人员用三轮车将腊八粥运送过来。一根长勺装满了一个个空碗。不一会儿,大家手里都端上了热腾腾的腊八粥。

“对,就是这个味儿啦。”顾大爷喝了几口腊八粥,回忆起过去。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便来过雍和宫喝福粥。“家长领着我们来,放粥时间比较早,6点太阳还没出来我们就喝上粥了,周围全是摆摊卖香火鲜花的。”

中午11时30分许,最后一碗腊八粥被市民分食,舍粥活动结束。据雍和宫工作人员统计,上午雍和宫“舍粥”98锅,共使用5000余斤原料,有6600余名市民参加了此次活动。

杨阿姨是杭州人,今年第一次来雍和宫喝福粥。“南方会放腊肉,北方比较甜,味道也很不错。”在她记忆里,母亲每年都早早准备腊八粥的材料,“光米就有好几种,大米小米糯米,各种豆类,放的料越多象征着来年日子越丰盛。”

(编辑:映雪)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