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坪马家乡:坚持绿色发展 实现产业脱贫

  来源:海外网赵升华 唐敏 易青海2017-08-3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鱼家塘村荒坡上的花椒苗已经长起来了,马家乡现代农业园区的蔬菜采了一茬又一茬,山坡下村集体鱼塘的水儿时而跃出水面,村民的腰包也渐渐的鼓起来了。去年,地处四川省南充

鱼家塘村荒坡上的花椒苗已经长起来了,马家乡现代农业园区的蔬菜采了一茬又一茬,山坡下村集体鱼塘的水儿时而跃出水面,村民的腰包也渐渐的鼓起来了。


去年,地处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丘陵地区的马家乡鱼家塘村,山坡山还是野茅草,荒坡地。今年,在该乡党委政府的科学规划以及帮扶干部以及村干部的带领下,引进业主,种上高价值经济作物九叶青花椒,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效益竟然是玉米的两倍多,既绿了山坡又增加了产值。该乡党委书记陈洪焱告诉我们,作为三类贫困村的鱼家塘村,由于资金缺乏,我们是硬着头皮上的,必须科学规划,确保今年脱贫。

15.png

贫困户在花椒基地除草

马家乡地处高坪区东部,距高坪城区19公里,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93户,贫困人口1517人,精准识别贫困村3个。近年来,该乡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已脱贫攻坚统筹全乡工作大局,集全乡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圆满的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2016年,该乡因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突出,被南充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乡镇”,获得高坪区委、政府脱贫攻坚工作乡镇“一等奖”表彰,同时2016年浸水湾村整村脱贫顺利通过省上组织的第三方验收,得到肯定和好评。

帮扶干部深入田间地头 做群众信赖的好干部

8月30日上午,该乡一村民来到乡党委书记陈洪焱办公室,要求乡上给予他享受贫困户政策的资格。这一村民一进办公室就说:“陈书记,我想当贫困户”!陈书记回答道:“你家的情况我十分了解,你们两个儿子在城里都买有商品房和车子,而且你们又没有分家,他们应该有赡养你的义务,按照国家政策,你们不能享受精准扶贫户政策,我们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办事!”该村民理论了一番见无效果就说道,“你好能干哦,我家的情况你太了解了,那就算了嘛,我走了哈......”像类似的政策,陈书记总是耐心的给村民讲了一遍又一遍。

“为了早日脱贫呀,干部们硬是巴心巴肝,起早贪黑为我们呀!干部们一年中,起码有100人次到我家里来”,南充市高坪区马家乡浸水湾村贫困户袁素华说道。“仅该乡党委书记陈洪焱至少来他家12次,像副乡长杨坤这些干部,比我儿女都还关心我一些。家里缺什么,冷不冷,饿不饿,房子修得如何,丈夫的药吃没有,猪、牛及小家禽养得怎样?他们都了然于心,关心备至。”

目前,该乡的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帮扶干部长期深入田间地头已成常态事,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因地制宜,因户制策,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田间地头是农民关注的焦点,田间地头更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主战场”,陈洪焱告诉我们。几声犬吠,陈洪焱,赵星星等党委领导干部再一次来到去年脱贫的袁素华家中,了解他家的生产生活状况。

科学规划壮大绿色农业 绿了山坡又肥了腰包

8月30日上午,秋雨刚刚下透,我们一行来到该鱼家塘村花椒基地看到,今年年初刚刚栽下的花椒苗已经长到半米多高,五六个贫困户成员正在给花椒地除草,该乡乡长赵星星跟鱼家塘村村长协商关于发展花椒产业的一些规划和设想,怎么提高产量,提高贫困户收入等话题,他们在花椒地头碰了不下十次。

16.png

马家乡乡长赵星星跟鱼家塘村村长协商关于发展花椒产业的一些规划和设想

距离花椒产业园不足50米就有好几家贫困户,他们大多因病等致贫,种花椒占了他们不少土地,他们纷纷愿意把土地流转出来,就可以领到租金还可以分红,比荒在那里强多了。其他一户贫困户杨安银告诉我们,以前路不通,缺水,种点粮食还卖不出去,哪里还有什么花椒产业,哪里还有分红哦,现在产业路通了,荒地也种上了花椒,我们还可以打园区打工,至少一年可增加收入7000多元,那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目前,为实现产业脱贫,产业致富,该乡在浸水湾村和鱼家庵村大力拓展脱贫奔康产业园。在浸水湾村300亩花椒脱贫奔康产业园的基础上,新发展鱼家庵村花椒产业园500亩,并积极打通园区间的产业连接道路,促进脱贫奔康产业园扩大规模,提档升级。同时,该乡为提升农业品位,对特色产业,绿色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大力发展水稻、葡萄、花卉等产业;规划大唐农业为主的开心农场体验区,以及美国紫薇园休闲观光旅游区、玛思特高档葡萄种植区;依托现有的大唐集配中心,适当开展初深加工项目,对大唐无花果、玛思特葡萄进行深加工,延伸其产业链条,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行产供销一条龙发展。

抓好贫困村乡风文明建设 提高农村“精气神”

以前村民经常把垃圾随意丢在路边,现在每个村社有了专门的垃圾箱,以前各村民农具、生产生活用品,柴草等,现在各家各户整齐排放,整个村子井井有条、干净整洁,居住的环境越来越美。这是今年我们一行来到南充市高坪区马家乡鱼家塘村的现状。而这种新面貌,在该乡各个村庄都能看到,这是高坪区开展“乡风文明”大行动以来发生的可喜变化。

17.png

帮扶干部在干净整洁的农家院子里与村民拉家常了解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状况

“现在你们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有保障了,但是更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地扫干净了,厨房弄干净了,厕所干扫好了,你们相邻之间和睦相处,少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扯皮,你们会过得更加幸福。”我们一行来到该村上,就看到该乡乡长赵星星正在组织召开坝坝会,对贫困村的乡风文明建设提出要求。

“新村卧听潇潇竹,胸中常怀疾苦声;干群同圆脱贫梦,定叫黄土变成金”,去年推出的贫困村浸水湾村,我们看到,道路纵横贯通,产业星罗棋布,房前屋后干净,文化院坝设施齐全,“如今,这个村民风淳朴,良好的道德风气、环境卫生习惯基本形成”。

据了解,该乡以精准脱贫村为重点,深入开展了文明创建、送文化下乡等多项乡风文明系列活动。他们结合各村实际情况,依托农民夜校,大力开展“知恩感恩”“依法治乡”“依法行政”等主题教育活动,制定了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营造遵纪守法的农村法制氛围;成功举办浸水湾村第二届农民技能大赛,让村民在文化活动中展示自我、激发动力;每月开展一次清洁卫生评比,兑现奖惩,通过多种途径,改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增强内生动力,实现了物质、精神双脱贫。

目前,该乡将加大“思想扶贫”建设力度,进一步帮助群众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让他们知恩感恩。同时,该乡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强化监督,坚持挂图作战,按图销号,用好用活产业扶持资金,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赵升华 唐敏 易青海)

编辑:蔚楠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