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一年。粮食安全是国民经济的永恒主题,解决好近14亿人的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8月2日,由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主办,湖南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第十八届中国粮食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论坛是在深刻领会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神下,对我国当前粮食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发起“ 抓质量、重信誉 、树品牌”全国百家粮油骨干企业倡议活动。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局局长、研究员赵阳做了《当前的粮食形势与政策选择》主题报告,对如何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如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对如何推进收储制度改革做了全面的解读。
赵阳
赵阳指出,我国农业已进入“三高”阶段,有两方面的问题非常明显。三高,即高价格、高补贴、高成本,导致了现在市场机制的扭曲。所出现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导致资源错位,资源环境压力明显加大。环保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现在70%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包括湖南、湖北,水稻种植区被重金属污染,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面积超过1亿亩,“这使得我们资源环境的压力到了一个极限,我们讲亮起了红灯,这是一个大的方面问题和挑战”。
第二个问题是,农业竞争力不足导致种粮收益、农业综合效益下降,同时在经济新常态下,高速经济增长已经转为了中高速增长,在这个前提条件下,在双重压力下,农民持续增收缺乏动力,增长乏力。
因此,新形势下粮食政策的调整要从七个方向统筹考虑,即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政策基点不动摇,探索完善“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政策,积极应对当前“去库存”难题,着手重点改革粮食收储制度,对重点农产品实施有效的进出口调控,加快发展我国粮食信息引导权和对粮食产销制度进行一揽子改革方案设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在关于《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报告中指出,改革的基本取向就是要围绕中央1号文件,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价补分离,既要坚持市场导向,从根本上消除价格支持对市场的扭曲影响,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支持和调控作用,配套建立农业生产者补贴机制,使其在改革中利益少受损、甚至不受损;既要促进农业调结构、减库存,又要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滑坡。
程国强
对于棉花、大豆和玉米改革试点,程国强认为玉米收储政策改革已初见成效,是未来水稻和小麦改革的试金石,也是分水岭。
现阶段,我国国内大米、小麦农户销售价格已全面高出进口到岸完税价格,国内市场转向使用价格较低的国外粮食,使粮食进口压力骤增,同时也导致粮食大规模涌向政策性收储。
稻谷、小麦收储制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程国强建议,做好2018年调整小麦最低收购价的准备,将最低收购价调低0.03元/斤,调整至1.15元/斤。
自2018年起,暂停实施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将粳稻最低收购价再下调0.1元,至1.4元;将中晚籼稻再下调0.06元/斤,至1.3元/斤;2019年再综合根据籼稻价格调整以及整个粮食供需情况,进一步调低价格水平。
中粮集团、益海嘉里、湖南粮食集团等代表企业和粮食部门也根据各自实践围绕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了相关发言。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隋忠诚表示,本次粮食论坛在湖南举办,为湖南粮食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湖南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实现湖南由粮食资源大省向粮食经济强省转变,尤其是发挥湖南稻米优势,在加工、产品研发等方面深入合作,赢得产业升级和市场发展机遇。
(编辑: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