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那些令人惊叹的“世界遗产”,你了解几个?

  来源:中新网 (上官云)2017-07-04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7月2日至12日,世界遗产大会在波兰举行,青海可可西里和福建鼓浪屿将分别冲刺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此前,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0项,其中的自然遗产、文化景观等,或气势磅礴,或内蕴深厚。那么,这50项令人惊艳的世界遗产,你了解几个?
      
            资料图:鸟瞰鼓浪屿全景。 王东明 摄

据媒体报道,7月2日至12日,世界遗产大会在波兰举行,青海可可西里和福建鼓浪屿将分别冲刺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此前,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0项,其中的自然遗产、文化景观等,或气势磅礴,或内蕴深厚。那么,这50项令人惊艳的世界遗产,你了解几个?

197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法国巴黎举办首次大会。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1987年,中国的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等同时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资料图:敦煌莫高窟窟区“游人如潮”。王斌银 摄

在上述中国首批入选世遗的名单中,莫高窟自不必说,它又被称为千佛洞,据说始建于前秦时期,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令见过真容的游客啧啧称奇,细眉舒朗的“飞天”更是堪称敦煌莫高窟的一张名片;长城的雄伟壮丽,也在世界遗产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城、古村落也是这50项世界遗产中值得一去的地方。像平遥古城,它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古城内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资料图:都江堰放水节重现千年放水盛况。刘杰 摄

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史记》中对都江堰的一段描述,从中足可以看出该古代水利工程重要之处。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青城山—都江堰”被列入世遗名录。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三世纪,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被称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

而世界自然遗产湖北神农架则为我们展现了另外一种景观风貌。在很多人心目中,神农架因“神农教民稼穑、尝百草”的传说闻名,景区内至今也留存着神农祭坛。据报道,神农架遗产地内有3767种维管束植物,已记录脊椎动物600多种,已发现昆虫4365种。其中有205个本地特有种、2个特有属和1793个中国特有种,旗舰物种神农架金丝猴数量达1300多只。


              资料图:神农架现云海奇观。 周星亮 摄

神农架因何能入选世遗?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出了答案:湖北神农架在生物多样性、地带性植被类型、垂直自然带谱、生态和生物过程等方面在全球具有独特性。特别是其生物多样性,弥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空白。

殷墟、福建土楼……可能,未来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会越来越多。其实,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文化遗产,当它们入选世遗后也并非意味着从此一劳永逸,而是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给予更好的保护、利用,让这些珍贵遗产永远以美好的姿态存在下去。(上官云)

  附录:中国的世界遗产(来源于国家文物局官网,时间截止至2017年7月3日)

  明清故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莫高窟

  泰山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长城

  黄山

  黄龙风景名胜区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武当山古建筑群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

  庐山国家公园

  峨眉山—乐山大佛

  平遥古城

  苏州古典园林

  丽江古城

  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

  北京皇家祭坛—天坛

  大足石刻

  武夷山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年)

  明清皇家陵寝

  龙门石窟

  青城山—都江堰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澳门历史城区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殷墟

  开平碉楼与村落

  中国南方喀斯特

  福建土楼

  三清山国家公园

  五台山

  中国丹霞

  登封 “天地之中”历史古迹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澄江化石遗址

  元上都遗址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新疆天山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大运河

  土司遗址

  云岗石窟

  左江花山岩画

  神农架

                编辑:红研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