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水墨 诗情画意周翌芳

  来源:字游族公众号周翌芳2017-06-27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周翌芳,笔名婉约、水墨氤氲。擅长诗词、绘画,北京市丰台区作家协会会员。

 周翌芳,笔名婉约、水墨氤氲。擅长诗词、绘画,北京市丰台区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在《中国测绘报》《北京晚报》《攀枝花晚报》《冈州诗草》《皖西诗词联》《苏铁风韵》等刊物以及新浪博客、图说天下、香港诗词学会论坛、诗词云、北京卢沟文学网、南京诗词学会官方网站等均有发表。诗画集《翌芳诗画随笔》于2014年10月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出版发行。

《邛海遐思》 油画( 亚麻)  60×50cm  周翌芳 

邛海遐思 

 端午后,一弯月牙儿

朦朦胧胧,挂在天边

恬静,温柔。想起那片海

高原明珠,月亮女儿

 

螺髻山的冰川风姿绰约

光福寺的汉柏依旧葱郁

嫦娥的姊妹在这里奔月 

 

还有那样的节日和夜晚

火把如洒落人间的星斗

海浪欢快地舞动着音符

 

如果天空的一抹留白

是为了鸥鹭,那么

请把口弦交给阿妹

芦笙留给阿哥

京城著名作家陈援先生在为《翌芳诗画随笔》撰写序言时写道:“她画水彩、水粉、素描和油画,也画彩墨国画。她的画作并不惊世骇俗,却总是有一股清雅之风。无论西画国画,都是线条细致,着色柔和,很有自己的风格。 无论是古体律绝,还是填词度曲,都很工整讲究,又很有诗意。特别是以古诗记今事,用典考究,旁征博引均有出处,可见其传统文学的功力很深厚。这样的诗文,配她的美术作品,可谓相得益彰。”

《红叶赋》 水彩  周翌芳

    红叶赋 

 谁将红叶赋诗篇,流水无情却为缘。

岁岁霜林秋似锦,星移物换已千年。

 南京著名女诗人叶琳对婉约的绘画有这样的评价:“无论她的花草系列,还是人物系列。无论她的山水系列,抑或是她的自题诗与无题诗,都勾勒出一种飘渺尘间、空灵气象;深邃其中、情浸于画;浮于天空,高于天空;飘于天地,感惑天地;坠落人间,触动心尖的境中之景,景中之镜;静中之像,境中之况来。那是人与景、花与境、人与自然的合一”。

字游族诗社社长胡德棒先生盛誉:诗书画印,浑然一体;才女情怀,难有二人! 

《凤凰花开》 油画( 亚麻)  50×40cm  周翌芳 

                             临江仙

 移步闲游河两岸,柳枝无力低垂。盼春未见燕来归。残冬仍漫漫,难忘小山词。

故里不知风瑟瑟,阳光最是心仪。凤凰花艳忆当时。匆匆人远别,愁绪乱如丝。

 

《青花瓷·牡丹》 (国画生宣)   69×69cm  

 款识:篆隶诗文见下;丙申蚕月翌芳于京城。款后钤盖两枚印章枚,上白文“周”,下朱文“翌芳”。左边压角章一枚,朱文“上善若水”。印章拜重庆著名书法、篆刻家伍昭富老先生所赐,深恩铭记!

题自画牡丹 

写意挥毫墨未乾,冷香凝句落吟笺。

牡丹总领群芳艳,花事缤纷又一年。

 

  《青花瓷·向日葵》 (国画生宣)   69×69cm  

   款识:篆隶诗文见下;丙申暮春翌芳画并诗。款后钤盖两枚印章枚,上白文“周”,下朱文“翌芳”。右边闲章三枚,从上至下依次为白文“文达”;朱文“婉约”及“上善若水”。印章拜重庆著名书法、篆刻家伍昭富老先生所赐,深恩铭记!

题自画向日葵

一生坎坷画留名,印象葵花举世惊。
      凡卉若非知己识,田边寂寞向阳倾。

   

婉约诗画《长风万里送秋雁》及解析

《长风万里送秋雁》 ( 亚麻料布面油画) 30×20cm 婉约

长风万里送秋雁
雁引愁心若水边, ①
如烟往事叹流年。
北风更起家山意,
梦入芭蕉夜雨眠。


        注:①雅砻江又名“若水”,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经青海流入四川,于攀枝花市三堆子入金沙江,是金沙江最大的支流。
        诗画解析: 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不但飘逸自然、想落天外而且雄浑豪迈、激昂奔放,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长风万里送秋雁”出自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虽然没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那样气势恢宏,却和这些作品一样洋溢着豪情逸兴,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向往及渴望精神自由的乐观主义情怀,再次与他那洒脱不羁、风神俊逸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
       当然,“神奇异采、瑰丽动人”只是李白诗歌的一个方面,“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就展现了他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体现了盛唐时期的一种民族精神。而“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超然意趣、天真淳朴的李白。
       秋雁南飞总会勾起人的思乡情怀,构思这幅画时,同时想到了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和“雁引愁心去”这两句诗。或许我们永远达不到李白的豁达与境界,但我们从中可以去感悟,去学习。
       雨打芭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典型意象,也是历代文人最欣赏的天籁般的声音。雨中的蕉叶,不止是为了“听”,更重要是体现在“思”字上。芭蕉主要生长在南方,攀枝花就有很多。记得小时候,常常和伙伴们围着芭蕉树玩“躲猫猫”的游戏。如今我们大都天各一方,难得一聚。每当念此,不免惆怅。当北风呼啸让人难以入眠,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雨打芭蕉,那淅淅沥沥的声音才是最好的催眠曲。这就是我创作这两句诗“北风更起 家山意,梦入芭蕉夜雨眠”的缘由。
       再说画,我为什么要画油画?因为油画在明暗、光影以及色彩方面都优于国画,但又不能达到诗书画的统一。如果想去了解一幅画背后的讯息,国画上的题跋是最直观的,油画则不然,正如《蒙娜丽莎》为什么伟大,不单单是这幅画画得有多么逼真,而是她背后的故事至今扑所迷离而让后人津津乐道。
       康熙年间,传教士郎世宁等人把西方的油画技法带入了中国的皇宫,并逐步“飞入寻常百姓家”。 但是中国人主动出去学油画,大约起于1910年至1920年前后,涌现了徐悲鸿、林风眠、吴作人、吴冠中、赵无极等画坛巨擘。这些人都有留学欧洲的背景,他们的作品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西方油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绘画,让古老的中国画焕发出新的风采。他们所做出的可贵探索和实践精神,对后世中国画坛影响深远。
       在当今,即使是玩概念、装置或波普的艺术家,他们也会将中国的阴阳、黑白等哲学思想、意象造型等技法运用到他们的作品中,中国的油画越来越本土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我们传统文化的伟大。
       中国八大美院每年都会招收很多的学生,再加上众多的绘画爱好者,所产生的作品浩如烟海,大量的画作有多少最终能成为永恒的艺术品?审美主体各有其好,对于我来说,绘画是一生中的挚爱和精神支柱,从构思到完成的这个过程是艰苦的,同时也带给我一种享受。我画国画,追求国画“线为界,笔为骨,墨与彩色为血肉,气息神情为灵魂,风韵格趣为意态”,也画西画,不是想用西画来改造中国画,只想做到相互补充,以期达到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的目的。我赞同著名画家张立辰先生的观点:“思想无立场,艺术创作自然无根基”。

(编辑:李月)


 

相关阅读: 诗情画意周翌芳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