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太极村陈家沟:大师不收学费 徒弟送百斤茅台

  来源:新京报安钟汝2017-05-1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近日,太极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有网友说,"太极拳不能打,是太极操"。质疑声最终蔓延到太极发源地--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家沟的每一个习武之人都被卷入是非漩涡,而骤起的舆论风暴也激怒了这个被视为太极圣地的村庄。

陈家沟村口立着一个方形大门,书法名家题字“陈家沟”。

陈家沟家庭拳馆的学生们。

提到太极拳被质疑,“四大金刚”之一朱天才有些激动。

陈俊凌和他的弟子。

陈家沟一武馆内,拳师在指导学生练拳。

5月7日,朱天才正在院子里接受六名记者采访。一旁的工作人员怒了,"你们不要问大师一些小儿科的问题!"

因为记者始终围绕"陈氏太极能不能打"提问,在他们看来,这名被称为陈氏太极"四大金刚"之一的人物,最能代表陈氏太极回复近日铺天盖地的质疑。

一直端坐的朱天才也站了起来,情绪有些激动,"不是打才是真功夫,这是没有知识最低级的认识!"

近日,太极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有网友说,"太极拳不能打,是太极操"。

质疑声最终蔓延到太极发源地--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家沟的每一个习武之人都被卷入是非漩涡,而骤起的舆论风暴也激怒了这个被视为太极圣地的村庄。

新京报记者 安钟汝 实习生 闫蛟 河南温县报道

"应战"

这是一个紧邻陈家沟主干道的深宅大院。穿过悬挂着"天才太极院"匾额的正门,进入深邃的天井,两旁雕栏画栋。第一个厅堂,摆放着财神爷的神像,神像前面,是一座根雕茶几。

朱天才一袭黑色的中式长褂,端坐在茶几前面。茶,已经斟好,六名记者,六个茶盏。朱天才优雅地挥手,"坐"。

这个七十多岁的老者与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一起被称为陈家沟太极拳"四大金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人们称为太极大师。

大师一边泡茶,一边讲太极与传统文化,绿色的宝石戒指在苍劲的手指上格外打眼。

优雅的平和的对话很快被人打断,"太极能不能打?"

"太极拳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有些人有目的地谩骂、诽谤,别有用心。"朱天才情绪有些激动,一直端坐的他突然站了起来。

自从有人抛出"太极是中国武术最大的骗局"的言论,舆论质疑指向太极发源地陈家沟--这个一直被视为太极圣地的村庄。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分出个高下是很多习武之人的想法,何况是在这样的质疑之下。

4月27日,王战海最先站了出来,他是陈家沟"四大金刚"之一王西安的儿子。他将派出弟子陈前应战挑衅者,并称"如果徒弟被KO,他将退出武林界。"

战还是不战,有些起誓般的一场约战,让这次武林风波再次升级。舆论的目光紧盯着太极村陈家沟。

陈家沟很多人"怒火中烧",都说要打一场,为太极正名。在广州开武馆的一名拳师也专程赶回陈家沟,"打,必须打。"

但也有人站在了主战派的反面。陈照森,陈氏太极第十一代传人。他说,陈家沟的祖训,"不与狂徒较量,不与无知争强"。

第二天,另外一位"四大金刚"陈小旺发表告弟子书,称"约架行为有违武德,涉嫌违法,对此应坚决反对。"

中国武术协会也发表声明称,约架涉嫌违法,应坚决反对。陈家沟的挑战与应战,截至目前,中止在了唇枪舌剑上。

"马云都学太极,他是傻子?"

陈照森说,对于外界对太极拳的挑战,他不以为然,"我经历过的挑战,上百次。"

1985年元月,陈照森到安徽淮北授拳一个月,结束那天晚上,当地四个练武的人拦住他,要和他比。

第一次,陈照森拒绝,第二次,四人又找上门去,在陈照森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发起进攻。

"一个一米九的大个子在后面抱住我,一个从前面进攻。"陈照森说,面对四个人挑战,他还是赢了。

三年前,他去匈牙利与当地的柔道、跆拳道交流,一个当地人找他挑战,"他的胳膊我握都握不住,很壮,肌肉很发达。"陈照森说,他用了一招,把对方制服。

最后,这名挑战者问他,"你很瘦,看起来也没有肌肉,怎么那么大力气?"

陈照森告诉他,"我用的劲,不是用的力,力和劲是不一样的。我用劲截断了你的经路。"

但是,翻译不知道怎么翻译"劲"和"经路"两个名词。

"挑战从我们走出去的那天就没断过,都被化解了。"陈照森说。

大师朱天才也发话,"太极拳是一种道理,是祖祖辈辈智慧积累出来的大智慧,有些人故意或有目的地谩骂,别有用心。"

陈家沟的大师、拳师、习武者、研究者都希望让质疑者明白,"太极拳不是假的。"

陈氏太极第十代传人,陈俊凌站在自家武馆前说,"我们祖上都是开镖局走镖的,太极拳不能打,他们能走镖?"

陈家沟太极拳研究专家严双军说,"马云、马化腾都学太极,假如太极拳是假的,他们为什么还要学?他们是傻子?"

"太极拳传承到现在,有两个功能,健身和技击,现在习练太极拳的人,大部分是健身,以技击为目的的是一小部分专业拳师。所以现在人都把太极拳当作了健身的东西。" 严双军比喻,"就像菜刀,很多人是用来切菜,但你不否定它也能用来杀人。"

陈家沟大师们讲述着他们曾经一次次挑战的胜利--一个外国人曾到陈家沟挑战,结果一位拳师一招把他的腿打断了;军阀混战时期,"陈发科雨佛寺惩匪"、"陈照丕赤手擒枪匪"等故事都传为佳话。

5月6日,严双军甚至带记者们去亲身体验。记者冲上去攻击拳师,拳师上身稍侧,右手握住记者打过来的拳头,顺势往前一拉,记者朝前方飞出一丈,脸面朝下倒在草地上。

他说,武侠片让人们对传统武术有了误解,以为太极拳在实战中一招一式很慢,"实际上很快,一招制敌,打必伤人,所以不轻易去打。"

他们试图维护太极在民众心中的形象,但外界质疑声并没有因此停止。

有称太极拳为"皇帝的新衣"。还有人发段子调侃太极:你和他讲武术,他和你讲武德,你和他讲武德,他和你讲养生,你和他讲养生,他和你讲实战,你和他讲实战,他报警。

陈家沟陈氏家族一名老者担心,"失去人心,才是我们最大的挑战。"

"隔山打牛都是炒作"

太极拳发源地这个名片让陈家沟名声在外,"但这个正名,也历经岁月坎坷。"

陈家沟陈氏祖祠前分立着五块石碑,分别铭刻着吴氏太极、孙氏太极、杨氏太极等五大门派。

严双军介绍,"这代表着几大流派认祖归宗,承认陈家沟是太极拳的发源地。"

陈照森记得,改革开放前,"很多外面的人甚至不知道我们练的拳叫什么,都叫陈家沟拳。陈氏太极及陈家沟地位的确立,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一些陈家沟的人走出国门交流。"

朱天才是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人。他回忆,1981年,新加坡内务部一官员带了一批新加坡国术总会的人来陈家沟参观,"先到河北永年再到陈家沟,到陈家沟一看,小孩子老人人人都练拳,真正展示了功夫,他们说这才是真正的太极拳。"

公开资料显示,河北永年,是太极拳中兴之地,诞生了杨氏、武氏太极,并派生出了吴氏、孙式太极。

第二年,新加坡方面向中国方面提出希望陈氏太极拳到新加坡交流,并专门提出一定要陈家沟的。朱天才被选中,"那个时候陈氏太极拳才走向世界。"

此后,陈家沟朱天才、王西安、陈正雷、陈小旺多次到国外交流,"我们四个到九十年代以后,每一年绕地球转一圈。"朱天才说,"可能我们露面最多,就被称为四大金刚。"

陈家沟名声在外,江湖上有了"四大金刚"、"八大天王"的名号,外面的人也涌向陈家沟。

陈俊凌九十年代初在村办的陈家沟武术学校当校长,他说,"当时,每年会接待几百批交流人员。"

2000年以后,更多的陈家沟人走出去授拳,陈氏太极名声越来越旺。陈照森说,他的弟子加起来超过十万。

随着太极在中国以及国际上的流行,各路所谓的"太极大师"涌现出来,有一位"大师"闫芳,因为网上流传的一段拍摄于2012年的视频为人所知,被称为"最强太极推手",能隔空打人。

这些"太极神功"在这次信任危机中被网友扒出来,质疑太极拳"忽悠"。

"这些人其实是假的。"提到上述表演的"大师",朱天才说。

朱天才说,各行各业都有真假,练太极拳的三亿人,出现几个"苍蝇"微不足道。武术界早就对闫芳敲警钟了,但她恬不知耻,那有什么办法,遇到这种人,那能怎么办?

"没有假的太极,只有假的大师、假的做法。"被称为大师的朱天才也反对大师的称呼,"我认为现在的大师是自封的,即使说你是大师,没人知道,没人信的,现在对大师没有标准,大师满天飞,都是传说。"

陈照森也明确表示,"隔山打牛都是炒作,谁也没有那个能力。打前面这个,后面这个痛,可能吗?"

太极生意经

"陈家沟很富。"邻村的村民提到陈家沟,没有提到陈家沟的太极拳,而是提到陈家沟宽阔的马路,村民的小楼,以及村民的穿戴。"陈家沟的建设比镇上都好。"

这座村庄位于温县县城东5公里处,黄河北岸。由于古代沁河洪水频发,冲刷出无数条沟壑,陈家沟所处位置有三条大沟,被称为陈家沟。

一入陈家沟,迎宾路比从县城通往陈家沟的道路还要宽阔,村口立着一个方形大门,书法名家题字"陈家沟"。

大道两旁有商店、宾馆分布,村内有祖祠、太极拳博物馆、太极养生馆、体育馆。

"发展到现在,是不可想象的。"陈照森回忆起以前的情形,"和其他的村子一模一样。"

那时候的村子没有现在大,有很高的树,成片的空地,环境很好,但很穷,房子和院子都是土堆成的,穿的衣服是自家用棉花纺的粗布,吃的主食是红薯面以及玉米粉做成的窝窝头,菜是红薯叶萝卜叶,以及村子里参天的槐树开的槐花。"一年到头为吃饭穿衣犯愁。"

陈家沟村村支书陈景约称,陈家沟人口3040人,700多户,10个村民小组,在外的拳师200多人,太极拳学校4个,家庭式武馆近四十家。太极拳的直接受益家庭超过200户,几乎所有的村民间接受益。

在陈家沟,有超过二十多间家庭宾馆,饭店近四十家。

一名开饭店的店主说,自己一间四十平米的店,一年租金要一万七,"比镇上的租金还高。"

"那些没有练拳的,没有开店的,也受益了。"陈景约说,村里原来有耕地三千多亩,村里打造太极拳发源地以后,一些企业过来开设养生基地,开武校园,耕地剩下一千多亩,村民耕地被占用后,每亩耕地每年可以得到超过千元的补偿。

"村里收入最高的还是教拳的,大师级别的高得不可想象。"一位村民说,"他们到外面说自己不挣钱,但他们开奥迪,抽中华,没钱是不可能的。"

严双军透露,四大金刚之一的一名大师,被一位企业家请去教拳,一年的零花钱都一百万元。有一名徒弟,与该大师关系要好,大师不收他的学费,该徒弟送了这位大师一百斤茅台酒。

把太极拳产业化,陈家沟村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

1981年,陈家沟太极拳学校筹建,当时属于体育局管,是公办,虽然不允许教职员工在家里开武馆,但还是有人偷偷开。这被看作是陈家沟太极拳产业化的开始。

2000年以后,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改制,改为民办。一些教职员工离开学校,开始开设拳馆收徒。

陈照森原来就是陈家沟太极拳学校的老师,改制后,他办了一家家庭武馆,现在有学生二十几个人,每人每年学费六千元。"有时候也会开培训班,二百人参加,每人收费几百元。"

陈俊凌说,"武馆的培训班一般不管食宿,这就推动了家庭旅馆和饭店的出现。"

九十年代末,陈家沟村成立旅游办公室,陈俊凌担任主任,开始策划景点规划,提出做太极文化旅游,"从那以后,村里有了太极文化,出现了太极主题的旅社,饭店,还有人做起了太极服装。"

在陈家沟的街头,很多店铺的门面上都画着太极图样,有的直接叫太极饭店、太极宾馆。

陈家沟的未来

在陈家沟普通村民看来,他们遭受质疑,不仅仅涉及尊严,还有他们以后的生计,很多人已经靠太极拳吃饭或者准备靠太极拳吃饭。

陈景约说,"村里的年轻人做这个的越来越多,因为外面想学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机会。"

30岁的陈志伟小时候对未来的设想和村外的孩子一样,"上大学,当科学家",但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并不平顺,于是就选择了祖业--练拳。

在陈沟村,也有人对太极拳的过度产业化提出不满,"好比现在把武术作为商品炒作以后,陈家沟的大师很多,这方面很乱,还没学个所以然,就想另立门派,在外边为了挣钱不择手段。"

一位陈家沟的老者认为,"把武术、太极拳作为商品买卖交易,卑鄙,我们是不允许的,但我们没办法。现在练拳是一个出路,屁股后教几个人,就有吃喝了,糟糕。"

他认为,这次太极拳遭遇尴尬,就是因为平时太极拳被炒作,"被捧到天上,摔下来就疼。"

两方信誓旦旦的约战并没有如期而至。最近几天,这场武林风波有归于平静的态势,陈家沟依然作为太极圣地,吸纳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徒。"某个人改变不了太极拳的地位。"陈照森说。

当地政府部门依然在加快发展太极拳产业的步伐。而且,不止陈家沟,温县、焦作市层面也已经把太极当做重要产业和文化名片。

温县一名县级干部称,打造太极圣地,是温县十三五战略目标,以太极拳为核心,实现一二产业融合,主要发展培训,健康产业为主。

去年,焦作市组织了百万人演练太极拳,申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上述干部称,现在,焦作正筹划"世界百城千万人习练太极拳","经过我们一个多月发动效果来看,千万级是没问题的。"

"陈家沟现在是一片工地,很多项目都在抓紧建设。"陈家沟的未来,他很看好。

(编辑:爱娣)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