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省份明日举行公务员省考 多地报名人数创新高

  来源:中新网阚枫2017-04-2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4月22日全国24个省份将同日举行2017年公务员招录笔试,总招录人数接近12万。与往年相比,今年部分省份的公务员报名人数创下新高
     中新网北京4月21日电(记者 阚枫)明天,全国24个省份将同日举行2017年公务员招录笔试,总招录人数接近12万。与往年相比,今年部分省份的公务员报名人数创下新高,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进一步提高,一些热门岗位的竞争超过"千里挑一"。

资料图:2016年11月27日,山西太原一公务员考点,考生排队准备进入考场。武俊杰 摄

又到公务员考试季

--24省份总招录人数近12万

今天,全国有24个省份同日举行公务员招录的"省考",与公众较为熟悉的公务员"国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相比,公务员"省考"主要是省、市、县、乡四级的公务员招考。

去年11月开始,2017年的公务员"省考"招录工作就已陆续启动,北京、上海的2017年公务员招考已于去年底进行了笔试,今年3月11日和4月8日,江苏和广东的"省考"笔试也已举行。

今天,选择同日举行公务员招录"省考"笔试的24个省份包括吉林、黑龙江、浙江、贵州、福建、云南、湖南、甘肃、江西、广西、海南、新疆、天津、山东、山西、四川、内蒙古、安徽、湖北、宁夏、重庆、河北、陕西、青海。

从招录规模来看,根据各地公布的招录人数统计,上述24省份本次公务员招录总人数接近12万。

分省来看,湖南、黑龙江、山东、广西等省份招录规模较大,招考人数均超过8000人,其中,黑龙江今年共招录公务员8831人,较去年增加2687人,增幅高达43.7%。

除了上述4省份,今次公务员招录规模超过5000人的省份还有贵州、浙江、四川、河北、安徽、湖北、新疆、吉林。

资料图:4月8日,2017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开考,图为华南师范大学考点,考生步入考场。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竞争更激烈

--多地报名人数创新高 热门岗位"千里挑一"

由于部分省份未公开最终的报考人数,目前尚无法统计上述24省份报名公务员"省考"的总人数。不过,根据已公开数据和往年报名情况,按照公考辅导机构华图教育和中公教育提供的预测数据,本次24省份公务员招录的报名考生将超过370万人。

根据已公开的数据,部分省份今年的公务员"省考"报考的人数创下新高。

例如,今年重庆的公务员报名人数就创近年来新高,今年该市计划招录公务员1437人,共有9.3万人报考,7万多人缴费参考,平均55人抢一个职位,最热岗位的竞争程度接近500:1。

报名人数创新高的还有青海、内蒙古、广西等省份。青海今年计划招录公务员1075人,但是,根据官方此前发布的统计数据,该省此次公务员招录,共有51262人报名,创下历史新高。

由于报名人数增加,青海今年的考录比进一步提高,今年报考人数与招录职位之比为49.7:1(去年为43.7:1),最热岗位竞争比为877:1。今年,广西计划招录公务员8000余人,报名人数高达24.6万,缴费人数20.5万,报名、缴费人数都再创新高。

内蒙古今年计划招录4678人,报名人数为22.89万人,报名结束后,因部分职位未达到开考比例而被取消或减少200个录用数,实际开考职位招录4478人,参考人数为18.45万人,总量与去年相比增加近1万人,考录比达到41:1,也创历史新高。

在一些报名人数较多的省份,公务员报名"最热"岗位的竞争也较为激烈,一些岗位的竞争超过"千里挑一"。

以浙江为例,该省本次公务员招录,报考比例在100:1以上的就有300多个,竞争最为激烈的"破千"岗位有3个,最高竞争比达到1746:1。本次招考,浙江全省平均报考比例约为38∶1,较2016年,这次考试竞争更为激烈。

资料图:2015年4月25日上午9时,考生进入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考点进行公务员考试。黄威铭 摄

公务员考试为何"扎堆"举行?

--避免考生跨省频繁应考

近年来,多地将公务员"省考"的笔试安排在同一天进行,这在考生中也被称为"公务员联考"。

华图教育公考辅导专家李曼卿对中新网记者介绍,多省份的公务员招录"联考"始于2009年,当年4月26日,7个省份同日举行了公务员招录考试。

从2009年开始,此后每年的4月中下旬同一天举行公务员考试已成了部分省份之间的惯例。去年4月23日,25省份的"省考"公共科目笔试就同日举行。

专家介绍,参加"联考"的各省份,他们的招录工作都是单独组织的,"联考"也并非"同卷"。以往,一些考生跨多省参加考试,若被多地录用后只能选择一个岗位入职,这就对其他岗位的招录带来影响。

因此,多省份选择同日笔试,有助于避免考生利用考试时间差奔波各省份频繁应考的弊端。

(编辑:李月)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