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嫂家乡深入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

  来源:雷锋网记者王蒙 师墉2017-03-06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在全国第54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中华志愿者协会弘扬雷锋精神促进会(以下简称学雷锋“两会”)、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文明办、临沂大学、沂南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的红嫂家乡学雷锋系列活动在沂南县启动。

雷锋网讯(记者  王蒙 师墉)在全国第54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中华志愿者协会弘扬雷锋精神促进会(以下简称学雷锋“两会”)、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文明办、临沂大学、沂南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的红嫂家乡学雷锋系列活动在沂南县启动。

3月4日上午,“学雷锋活动教育基地”授牌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临沂市信息工程学校举行。学雷锋“两会”冷宽中将、田永清将军和李天文主任、临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红卫、雷锋辅导过的学生孙桂琴主任、厦门市书院协会会长、厦门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封斌林,沂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范如峰主持会议,临沂市文明办姚凯、社科联杨金童、临沂县副县长祖丽梅及宣传部王学新 、于世勇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

图为临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红卫讲话

沂南县蒲公英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十家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好妈妈”助学联合会会长徐玉华等十位先进个人荣获表彰。

图为大会领导为先进集体授牌

图为学雷锋“两会”主任李天文为学雷锋活动基地授牌

图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范如峰为先进集体授旗

沂南一中、临沂信息工程学校、县供电公司、县人民医院、山东龙腾竹泉有限公司5个单位被学雷锋"两会"授予学雷锋教育基地。

沂南志愿者协会、临沂信息工程学校志愿服务队、新沂蒙雷锋公益联盟、大爱沂蒙志愿服务队、智圣阳光公益联盟5个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获授队旗。 

   

冷宽将军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沂南人民为传承雷锋精神作出的积极贡献,对今后的学雷锋活动提出殷切希望和要求。

下午,雷锋精神与沂蒙红嫂精神研讨会召开,学雷锋“两会”领导嘉宾、临沂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刘勋建,临沂大学社会服务处处长、特聘教授赵勇,沂南县委书记姜宁,沂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范如峰以及临沂大学部分专家出席研讨会。

沂南县委书记姜宁为与会来宾介绍了沂南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和沂南县传承弘扬雷锋精神、沂蒙红嫂精神的总体情况。

图为沂南县委书记讲话

封斌林、苑朋欣、董爱玲、胡志国、孙士生、李鹏程6位专家作了主题发言,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雷锋精神和红嫂精神的理论内涵、时代价值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等问题。

临沂大学社会服务处处长、特聘教授赵勇介绍了学校对雷锋精神、沂蒙精神的学术研究成效和新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弘雷锋和沂蒙红嫂精神问题。

田永清将军围绕“为什么学雷锋、什么人尤其要学雷锋、向雷锋学什么、怎样学雷锋”,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悟,向大家作了深入交流。

临沂市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刘勋建,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研讨会讨论热烈、见解深刻,共识明确,下一步要继续加大对雷锋精神和沂蒙红嫂精神深刻内涵的理解,融合起来,加大宣传研究,着重传承与践行,切实将研讨成果转化为志愿服务活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大美新临沂建设和美丽沂南建设贡献积极力量。

据悉,本次系列活动还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成果展、雷锋精神宣讲报告会、看望老红嫂、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多种形式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弘扬主旋律,传播真善美,汇聚正能量。沂南古称阳都,是一代“智圣”诸葛亮的出生地和成长地,革命战争年代,沂南是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被誉为“山东小延安”,全县先后有三千余人血洒疆场,三万余人参军参战,三十余万人毁家支前,涌现出了“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等一大批英模人物,成为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和红嫂精神的诞生地。在志愿服务工作上,该县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志愿者实名注册16000余人,各级志愿服务队伍202支。2016年,1人荣获临沂市最美志愿者,1人荣获山东省最美志愿者,蒲公英志愿者协会被评为临沂市最美志愿服务组织、山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学雷锋·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节日志愿服务活动、文明单位志愿服务活动、网络文明传播活动,涵盖生态环保、扶危救困、慈善公益、助残敬老等多个领域,推动了关爱志愿活动常态化,全县志愿服务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沂南县以建设“宜业宜居宜游沂南”为目标,以“四个三”为总抓手,稳增长、补短板、增优势、惠民生,推进了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 “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形成了“智圣故里、红嫂家乡、温泉之都、休闲胜地”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编辑:雨润)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