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的记忆:那些年我们只从这里买东西

  来源:华龙网张敏2017-02-13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打开手机购物网站,搜索栏输入"毛呢大衣",瞬间跳出上万条商品信息。有时候供销社剩的布料边角会便宜处理,"那会生活用品都限量供应,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用品都要省着用。

打开手机购物网站,搜索栏输入"毛呢大衣",瞬间跳出上万条商品信息。济南市民王传莲这几天在学习网购,购物网站的商品琳琅满目,繁多的商品种类和便捷的支付方式,彻底改变了她过去的购物方式。

王传莲生于上世纪60年代,老家在鲁西南一个小镇上,那会儿的小镇还被称作公社。在那个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供销社几乎成了一个能满足人们一切需求的神奇的地方。王传莲说,在她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里总是能兴致勃勃地拎着个酱油醋瓶子往那走去,因为那除了酱油醋盐外还有水果糖、橡皮、花布料等许多好东西,化肥、镰刀、锄头、搪瓷脸盆、铅笔、橡皮、面条、红糖……所有能想到的生活物资都能在供销社买到。

购物独此一家 社员都是"香饽饽"

吃的、穿的、用的……30年前,在农村,几乎任何商品都要到供销社去买。王传莲说,不管在哪个公社,供销社,总是在集镇最繁闹的那条街上。王传莲所在公社的供销社就在公社中间最繁华、最热闹的那条街上。虽然只是几排旧平房,但它在全公社人心目中的地位甚至不亚于公社的办公大院。

一年四季,这里是公社最热闹的地方,时不时就有老大娘、小孩子拿个空瓶子打一斤醋,大叔大婶来买半斤点灯用的煤油。逢年过节时,公社下各个村的姑娘媳妇们成群结队来看花布,反复挑选后凭布票扯上几尺布料,再有小孩子们一天几趟地往这里跑,一会儿买几个花炮,互相比着看谁的响,那时的供销社仿佛什么都能买到。

有时候供销社剩的布料边角会便宜处理,"那会生活用品都限量供应,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用品都要省着用。这种剩下的边角料大家都抢着要,这个时候一定要有相熟的供销社社员提前预留出来,不然你是抢不到的。"王传莲说,那会的供销社社员,是街坊邻居、亲戚朋友眼中的"香饽饽""大红人"。为买糖果小人书 儿童争着去跑腿

家住凯旋新城的滕志新今年四十出头,是地道老济南,滕志新说,供销社对于他的记忆,更多地缘于童年的回忆。在小时候的记忆里,供销社花花绿绿的糖果,让幼时的滕志新在舌尖上留下了抹不掉的甜蜜。酱油、菜籽油混杂的刺鼻香气,让他鼻子里充满了温馨的气息;小人书里图文并茂的字句,让他的童年格外丰富。

在物质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家里缺盐少醋的,大到做衣服的蓝布和生产用具,小到针头线脑、煤油手套,都得到供销社才能买到。滕志新说,那时,供销社便是村民日常生活的全部,供销社的东西也从来没愁过卖不出去。有许多时候,哪家生孩子需要红糖鸡蛋、讨老婆嫁姑娘需要购买手表自行车等大件的东西,还得有供销社主任的批条,才能把东西买到。尤其是小孩最关心的卖糖果和小人书的柜台,好像那两个柜台就是专门吸引孩子口水和眼球而存在的。每当走进供销社,一堆孩子便会自觉地踮起脚跟,用力伸长脖子向柜台里面看去,眼睛始终不愿离开柜台里花花绿绿的糖果、小人书、瓜子等等物品,家里大人去供销社买个针线、打斤酱油什么的,家里兄弟姐妹便争着去跑腿,心里不愿说破的小算盘,期盼着补钱多剩几分的硬币,给自己买个糖果、买本小人书,感觉幸福也不过如此。

供销社售货员辛苦忙碌累得满头大汗心情也舒畅

1980年,张学成正式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供销社售货员。在计划经济主导的年代,买粮要粮票,买布要布票,就连买红糖都需要用糖票。商业部门是当时的热门单位,因此能被分配到那里可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张学成说,赶集、赶会是供销社主要工作之一。每到集日,售货员们就要将满满一大车商品用人力车运到集市上,支上床架,将货物摆放整齐,从清晨多开始营业,一直到集散人疏。如果赶上来点新鲜商品,或者布票减半,那就要着实忙碌一整天了。当时农村刚刚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比以前提高很多,因此,农民是当时供销社在集市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商品销售的主力军,他们口袋里揣着大把的票子,进城来看见眼花缭乱的商品就愿意掏腰包,什么涤卡、的确良、凡尔丁、大花被面等大路商品,一上货架就被抢购一空;电视机、缝纫机、自行车、手表等高档商品也成为农村青年谈婚论嫁的首选条件。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天,营业员都会忙的满头大汗,虽然辛苦,但心情却是由衷地舒畅。

新时代化蝶重生市场经济冲击下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新型经济主体开始展现,供销社独一无二的"尊贵"地位也悄然淡化。以前在乡村的代销店、供销社,渐渐被许多小卖部、批发部代替,人们买东西再也不用专门跑到供销社去了。各种计划经济时代特有的供应票开始取消,改革开放后,凭票购物的时间没有延续很久。1984年,在全国范围内布票、木炭票、糖票被取消。

上世纪90年代,国家同时提高粮食的定购价格和销售价格,基本上实现了购销同价,在此基础上,各地陆续放开粮价,取消粮票。粮票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一度曾因供给油盐酱醋锅碗瓢盆等而在流通领域呼风唤雨的供销合作社,因市场经济冲击导致经济效益逐年下滑。至21世纪,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与飞速发展,传统的供销方式已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势在必行,供销社也不断在新时代寻找自己的新定位。

记者采访济南市供销社工作人员了解到,目前供销社的工作重点在基层,在农村,在于人们最基础的生活。为了应对市场经济和电商的冲击,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供销社逐渐找准定位,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以济南市供销社为例,供销社系统的生产生活资料连锁网络、为农服务中心遍布城乡,连锁店正成为农民家门口的"放心店"、"便利店",供销社几十年来在农村培育成的"信誉度",此时更增加了在农民心中的"含金量"。近年来,济南市供销社加快推进供销社电子商务,改造提升供销社流通网络,打造电商"一张网",扩大农产品网上销售,把农民的产品推广出去,让农民增收的同时,也明确了供销社的定位。一度在生活物资供给领域呼风唤雨,又在市场经济影响逐渐式微,正以另一种形态悄然"重生"。 (编辑:韩美)


 广告:图书出版、研讨会、新闻发布会、策划发稿(100-500家网站通稿发布)。联系qq3158284687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