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7月,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725.4万人次,同比增长129.9%。”这是国家移民管理局8月19日公布的数据。
这不仅仅是一串数字,更是中国国际吸引力的直观体现。
8月12日,上海的蓝兰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她有两个来自芬兰的朋友结束了他们在中国的旅程。21天的时间里,他们游玩了北京、西安、成都、重庆、张家界、上海6个城市,还体验了无现金支付、在高铁上点外卖等“新鲜”事物。他们此行是因为看到了YouTube上旅游博主发布的视频,被吸引而来。“但是没玩尽兴,他们回国后又预订了下半年来中国的行程。”蓝兰说。
随着中国免签政策的持续放宽,优化入境便利等配套政策的完善,以及与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化,今年我国入境游市场升温,这个暑期更是迎来了外国游客潮。不少青年深耕入境游,为国外游客量身打造特色产品,提供外语专业服务。
海外游客多了,外语导游火了
8月17日晚上8点,28岁的英语导游李仲伟结束了一天的行程。从业3年多,他感受到了今年入境游的火爆,海外游客多了,他的工作也变得更加繁忙。“每天要工作近12个小时,每个月要接待三四个团。”李仲伟用“无缝衔接”形容自己今年的带团工作,有时带完一个旅游团,连一两天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就要接待下一个。这样的忙碌恐怕还要继续,“接下来的订单已经排到10月底了”。
代雯也感受到了入境游的喜人势头。受我国过境免签政策的影响,这个暑假,她在澳大利亚留学时结识的不少当地同学,都在社交媒体上给她留言,计划来中国旅游,请她推荐好玩的城市。“中国每个城市都各有特色,很难推荐。”代雯不急于给出笼统的答案,而是会进一步询问对方的兴趣偏好,是喜欢历史文化,还是向往自然景观,以此进行推荐。
目前我国北京、上海等18个省(区、市)的37个对外开放口岸实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美国、加拿大、英国等54国公民持普通护照等有效国际旅行证件和前往第三国(地区)的联程客票,从中国过境的,可在口岸办理免签过境手续后,在规定区域内免签停留不超过72小时或144小时。
此外,中国在入境游政策上持续发力,从单方面免签到全面互免签证,从增加过境免签口岸到邮轮入境免签政策的实施,这些便利措施叠加释放,简化了入境手续,降低了旅行成本。
蒋映鑫是一位00后,本科所学专业是西班牙语语言文学,去年毕业后开始从事外贸行业,因为不喜欢公司的工作氛围,今年4月,她开始在成都学习带入境旅游团,6月正式带团。“西班牙语是世界第三大语言,有21个国家和地区将西班牙语作为官方语言。”得益于这样的语言优势,除了西班牙,蒋映鑫还接待过智利、阿根廷、乌拉圭等国家的游客,忙得不亦乐乎。
在与外国人的接触中,蒋映鑫明显感受到中国的历史文化对他们的强大吸引力,免签政策更是让不少境外游客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福利”。几位西班牙游客跟她说,如果没有免签政策,他们一个人要交150欧元左右的签证办理费用,“节省了这样一笔钱后,他们也就更愿意来旅游”。
当然,也有很多外国游客不满足于144小时过境免签或15天入境免签时间。中国对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的吸引力已不局限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他们对中国各方面的变化都很好奇,也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行走。
作为一名英语导游,26岁的王孜带过最长时间的团是20天,而徐洋(化名)见过不少外国游客前往武当山学习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文化,一学就是一年时间。
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来感知中国,导致市场不仅需要大量外语导游,对导游的能力也有了新要求。
为了确保每位游客都能享受到满意的旅行体验,蒋映鑫拿到旅行社的行程计划后,就开始收集游客的年龄、国籍、饮食习惯、文化禁忌等信息,力求在旅途中避免可能的文化冲突,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外国游客来到四川都是以看大熊猫为主。”针对这一特色,蒋映鑫会提前搜索他们的国家是否有我国赠送的大熊猫,并以此为切入点,询问他们是否见过大熊猫,不仅能拉近与游客的距离,也让他们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喜爱。
围绕自由行、定制游提供特色服务
除了传统跟团游,李仲伟发现,入境游“散客化”倾向在今年更为明显,自由行、定制游比例逐渐升高。不仅打卡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的传统热门景点,外国游客开始坐高铁,逛小城,走进网红菜市场,更深度地体验中国。
蒋映鑫接待的基本都是小团,最大的一个团16个人。“外国游客更喜欢一个家庭或者是三两好友出行,刚好一辆商务车就够用,行程也更个性化。”今年,蒋映鑫经常应游客要求,带他们去成都人民公园闲逛,或到市井巷子喝茶,体验当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不是走马观花。
“还有一些年轻游客执着于体验共享单车和地铁。”胡广源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俄语口译专业研二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带外国游客旅游,不仅可以提升俄语口译能力,还可以赚钱补贴生活费。前段时间,他接待了两个来自捷克的中年男性,他们不仅要求体验地铁,还想亲自挖掘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
今年22岁的刘珅几个月后要前往法国读研,这个假期她带一些外国游客在北京游玩,其中一位来自土耳其的游客一直在尝试使用微信支付,成功支付的那一刻,他表现得极其兴奋。
针对入境游自由行和定制游的趋势,在社交媒体,已有不少年轻人看准入境游行业,打算招募同伴开启创业。有的精通海外广告投放,有的手握海外客户和博主资源,也有一些在国内做定制化导游,为入境游客提供特色服务。
王孜所在的公司专门为入境游客提供生态旅游服务,山鸟舍、The absolute panda(直译为“绝对熊猫”,用熊猫这张中国名片代表兽类——记者注)、野花见,公司的每一个部门负责一种野生生物门类,团队成员往往具备扎实的摄影和野生生物专业知识。以王孜所在的山鸟舍为例,他的同事有久负盛名的西方鸟类专家,有经验丰富的职业观鸟人,也有扎根保护区对当地资源了如指掌的护林人员。
“中国有很多比较稀有的鸟类,例如红腹锦鸡、白马鸡、蓝马鸡、四川山鹧鸪等,都很吸引外国游客。”王孜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外国游客所提需求,为他们个性化定制可以观赏到鸟类的线路,并带他们进行野生动物探索。
今年2月,王孜带一对法国籍夫妇前往青海,他们是狂热的猫科动物爱好者,此行的目的是为看到雪豹、兔狲、荒漠猫和猞猁。16天的行程里,他们最终看到了其中3种。这对夫妇激动地告诉王孜,这是他们第四次出国寻找雪豹,此前几年去过有可能出现雪豹的蒙古国、斯里兰卡和印度,都没有看到,这次在中国不仅看到,并且拍到了。
今年,徐洋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武当山打造传统文化游学项目,受到不少国外游客的欢迎,在6月至8月期间,他带的国外游客占比高达7成左右。
“很多外国游客热衷于钻研中国的传统文化。”徐洋拿《道德经》举例,在与前来游学的外国游客交流时,他发现他们的理论研究很扎实、很深入,并且愿意下功夫学习,这都缘起于他们对此浓厚的兴趣。
此外,“很多游客来中国并不只有旅游一个目的”。记者采访胡广源时,他刚带着几位俄罗斯游客参加完一场关于焊接材料和设备技术的展会。他接待的外国游客中,有60%的游客既要来中国洽谈生意,又要旅游。因此,胡广源有很多订单是中国老板雇佣他陪同俄罗斯客户考察市场,顺带旅游。
“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爱上中国”
一次,胡广源要接待一对俄罗斯夫妇,为了尽快“破冰”,也为了给他们留下好的初次印象,第一次见面时,他就给那位女士送上了一束鲜花,“我知道俄罗斯女生喜欢花”。从机场回酒店的路上,那位女士手捧鲜花,笑容满面,接下来的几天行程里也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给外国游客讲解时,除了山水之美,李仲伟会尽可能多地讲一些中国文化,推荐他们到其他省份走一走看一看,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
“希望尽自己所能,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爱上中国”,这成为几位受访者的一种共识,甚至说是一种责任。
因为一星期后要接待新的入境团,王孜在接受记者采访的第二天,就前往四川西部考察一条新的线路。除了收集住宿环境、餐厅以及路线用时等信息外,他此行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找到游客要求见到的野生生物目标物种。
王孜深知,持续学习和实地考察是提升专业素养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每年淡季,他都会和同事们定期外出考察,“也是希望自己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今年,王孜还接待过3名来自意大利的游客,每顿饭他们都要吃一到两碗米饭。“你们的食物领先很多。”他们的不吝赞赏让王孜自豪感爆棚,“这就是我们中华美食的魅力和跨越国界的吸引力。”
此外,他发现外国游客十分认可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近20天的时间里,他带着这3名意大利游客,每天花两个小时,乐此不疲地在青海的高原山脉上拍摄鼠兔。“你们这里的鼠兔比人都多。”他们说。
在带入境旅行团的过程中,刘珅接触到了很多不同的观点,了解了不同国家的民俗风情。更为重要的是,她和这些游客互相留了联系方式,成了可以继续联系的朋友。
“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是往年都没有的,其中涉及的国家也很多。”徐洋最近在思考如何利用好这个政策,策划一些对应的产品或宣传,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前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编辑: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