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站博主发布的一条质疑短期支教成为生意的视频,获得了160万播放量,“旅游支教”活动也因此进入公众视野。去年以来,此类以“支教”为名的旅游团十分火爆。记者发现,旅游支教目前已演变为成熟的产业链。(1月24日潮新闻)
所谓支教,是指支援落后地区乡村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在影视剧和现实中,常能看到一些年轻人放弃城市舒适生活,选择到偏远地区支教,在帮助山区孩子的同时,也让自己的人生更多彩。
近年来兴起的旅游支教,偏离了支教的本意。报道显示,一些针对贫困地区的支教项目,不仅规划好了每天的活动,密集的行程单和旅行社出团通知格式如出一辙。组织方名为“义工组织”,本质是商业化公司,宣称能为参与者申请国内外名牌高校“提升背景”,含金量却模糊不清。
“真支教”应该是一种公益行为,以帮助偏远地区学校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支教人员的时间、精力都用在教育教学方面。反观旅游支教,有的以游玩为目的,有的以升学评优为目的,并不是志愿和公益行为。虽然旅游支教中会安排教学体验,但蜓蜻蜓点水式支教,对乡村孩子意义不大。
鉴于旅游支教只是安排非常短暂的教育体验,很容易影响乡村教育的秩序性和稳定性,加之偏离了支教的公益属性,乡村学校是否应该谢绝这种“伪支教”,值得思考。教育部门是否有必要规范支教活动,叫停以“支教”名义从事其他商业活动的行为,也值得研究。按理说,支教活动不该夹杂旅游项目。
换言之,支教是支教,旅游是旅游,两者不应该混为一谈,更不能“挂牛羊头卖狗肉”。是否应该禁止旅行社操盘支教旅游项目,是文旅主管部门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另外,支教旅游“含金量”有多大,是否对想出国留学人员造成误导,也需要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在各行各业都积极创新发展的语境下,旅游业务创新应该予以支持鼓励。不过,打着“支教”旗号行“旅游”之实的支教旅游,并不是旅游行业正确的创新态度。所以,必须客观评估支教旅游的利弊,当弊大于利,是否应当叫停支教旅游,必须做出决断。需求方究竟想支教还是想旅游,最好有所选择。
当别让支教成为一门生意,玷污了支教多年来积攒的好名声。
(编辑: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