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上午,2023德州运河马拉松正式开跑,这是德州市举办的首场马拉松赛事。虽然气温下降,并伴随着小雨,但赛事的热度不减。随着发令枪响,来自省内外的8000名跑友迈开脚步,驰骋赛场。最终,赛事圆满落幕,参赛选手满载而归,为德州送上一个个“赞”。
颇具特色的是,本届赛事主办方为每一位参赛选手的参赛包准备了一只德州扒鸡。德州扒鸡是德州市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鲁菜经典,此举不仅让选手们品尝了美味,也为本届赛事烙下了深刻的“德州印记”。
无独有偶,10月22日,2023黄河口(东营)马拉松赛东营市鸣枪开赛。此次比赛共设有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健康跑三个项目,吸引了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30112名跑友。为了让参赛选手在奔跑中感受到东营魅力,当地精心策划布置,在赛事现场,随处可见创意满满的东营文旅元素。
东营市提炼黄河、海洋文化,设计了河东东、海营营两个城市吉祥物,成为赛场一道风景。此外,在新世纪广场还设置了10个景区、非遗、文创展示位,展示城市卡通形象、一码游东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孙子文化园、景明水产、刘氏布偶、中华齐笔、大码头苇编、东王泥陶。
不仅如此,在“东马”当天,东营孙子文化园等景区还推出了限时门票优惠活动,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景区则为所有参赛选手送上免门票福利,只需登记即可免费游玩,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
泉城济南的马拉松赛事则突出了泉水主题。作为中国马拉松的“新晋之秀”,10月29日开跑的2023济南(泉城)马拉松主题为“泉水之上,奔涌向前”,线路串联大明湖、趵突泉等泉城特色风貌地带,以及山东博物馆、中央商务区、济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地标建筑,赛道从古老文化泉城到摩登现代都市,让参赛选手在激烈比赛之余,可一览济南多元美景。
自带“引流”效应
提升城市影响力
据统计,国内城市马拉松赛事数量逐年递增,2016年993场,2017年1102场,2018年1581场,而2019年达到1828场,平均每天就有5场。世界田联表示,今年得到田联认证的马拉松赛事数量,中国雄踞世界第一。
由于马拉松赛事自带巨大的“引流”效应,国内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时,通常会将赛道选在本地著名景点、知名地标沿途,并在赛事整体布陈、视觉设计上突出本地特色。一次马拉松赛事,就是一次城市的推介、特色的宣传,也可直接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江苏省无锡市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举行的无锡马拉松参赛规模达3.3万人,拉动餐饮、住宿、交通、旅游、展厅销售等方面的消费,赛事带动周边产业效益达1.95亿元。
城市发展的核心在于“人”。2023广州马拉松赛报名人数达100109人,刷新了历届广马首日报名人数最多纪录;2023西安马拉松赛在短短三天内,共吸引了143712名选手报名。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马拉松比赛既有竞技专业性、也有广泛参与性,将体育和文旅相融合,顺应了当下的发展潮流,形成了人与城市“双赢”的局面。
“跑马热”是现在
差异化是未来
“跑马热”为各大城市带来了诸多机会,但也存在着同质化、陷入“内卷”的问题。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合理定位,让赛事规模与城市发展水平相匹配,或可收获更好的效果。
武汉马拉松赛事总监包波直言,马拉松不只是“跑步比赛”,而是一个专业的赛事,未来马拉松赛事一定会出现两极分化。有的比赛缺乏补助资金、招商不利,导致办赛水平下降,吸引力越来越低,会逐渐被淘汰。一些小型比赛,例如5公里、10公里比赛,成本低、参与人数多,会更加受到地方政府欢迎;大的比赛会越来越大,因为头部资源会越来越聚集到顶级比赛中。对于马拉松的发展来说,这是一个正常现象,通过良性循环,既可以保证安全运行,又能达到全民健身的效果。
马拉松赛是一次展示城市的机会,但也是一次“大考”,对城市文旅发展也提供了更高的要求。不同城市应做好自家文章,放大自身文旅优势,做出差异化,才能为远方来客和本地经济均送上“满意答卷”。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黄璜认为,虽然我国马拉松的历史还比较短,但已经有了很好的趋势。基本上每个城市都愿意把最好的资源、最美的景观、最富有文化内涵的点位,串联在马拉松赛道上。下一步,各地可以在文化展示、阐述和体验上进一步努力,让历史文化充分融入马拉松活动中。
城市吉祥物亮相东营马拉松。
(编辑: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