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有网友发视频称,一些游客在西藏日喀则G349国道卡若拉冰川路段停车拍照时,遭到景点保安阻拦,并被要求买票才能看,此事引发热议。7月31日晚,江孜县文旅局通报称,该问题属实,为此向游客致歉,工作组已对景区经营企业和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进行了严肃处理,对以上违规行为坚决取缔、全面整顿。
旅行在途,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看风景,如今看几眼风景居然要被收费,简直太“魔幻”了。好在当地文旅局的调查处置比较及时,显示出了纠错纠偏的诚意。
值得警惕的是,类似的“圈地收费”式做法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近来,数个知名旅游地都出现了“围墙挡景”的情况,被网友戏称为“严禁偷窥祖国大好河山”。虽然相关地方被网友曝光后陆续进行了整改,可相关的收费思维惯性在一些景区恐怕依然存在。
无论是“围墙挡景”,还是在国道看风景被收费,主要目的应该都为了收钱、赚钱,是怕游客在外面看过风景后就走了。用这种近乎强迫的方式逼游客消费,暴露了一些地方对“门票经济”的过度依赖,也突显了相关景区对公共资源的占有欲。
开门迎客,集聚人气,景美人更美,旅游才会越来越兴旺。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鼓励各地制定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等政策。由此不难看出,上述在国道看风景也要被收费等做法与国家政策并不相符。面对此类问题,要整改的不仅仅是收费行为本身,而是景区的经营管理理念、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等。
具体来说,一些景区的经营理念已经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候。浙江杭州西湖免门票已经二十年,近年来,海南三亚等地部分景区也陆续开展了以免门票推动景区由“门票经济”向综合消费发展的探索。这提示一些景区,门票不是唯一收入,抱守“门票经济”某种角度上是给自己关上了发展大门。同时,景区不应忽视大好河山的公共属性。景区固然要追求经济效益,但依托公共自然资源做起来的生意也须兼顾社会效益。
在文旅业快速发展的当下,监管质效也应随之提升,要加大检查监督频次,争取尽早发现问题;要针对其他地方出现的问题和不良倾向,及时提醒、敦促本地景区。须知,地方旅游形象一旦受损,重建消费信心绝非易事。
一些风景在目的地,但更多的风景在路上,希望那些“在路上”的风景不要再被做成“收费项目”。
(编辑: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