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赴华签证开放申请 入境游市场走向复苏

  来源:中国青年报贾骥业2023-03-2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3月14日,外国人来华签证及入境政策作出多项调整,经历3年疫情后,入境旅游行业终于见到了曙光。业内人士奔走相告,伦敦等地的中国签证服务中心门口也排起了长队。面对走向

3月14日,外国人来华签证及入境政策作出多项调整,经历3年疫情后,入境旅游行业终于见到了曙光。业内人士奔走相告,伦敦等地的中国签证服务中心门口也排起了长队。面对走向复苏的市场,国内经营主体准备好了吗?

_______________

进入2023年,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国经济进入恢复期,一系列入境政策得到优化调整。

伦敦时间3月16日上午,英国伦敦的中国签证服务中心门口排起了长队。日前,位于新加坡鲁宾孙道80号(80 Robinson Road)的中国签证服务中心也挤满了前来办理赴华签证的旅客。“我打算5月份去中国,但旅游签证的办理预约已经排到了4月20日,我怕来不及。”一名新加坡网友在社交网站上发布的笔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担忧。

外交部领事司3月14日发布通告称,自北京时间2023年3月15日零时起,就外国人来华签证及入境政策作出多项调整,其中便包括驻外签证机关恢复审发各类赴华签证(包括旅游签证)、恢复多项入境免签政策。宣布政策调整当天,包括英国、加拿大、法国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的中国签证服务中心对外发布公告称,开放包括旅游签证在内的各类签证申请。

自1月8日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以来,我国多次对入境防疫、签证政策进行调整,多地迎来了入境游首团,入境旅游市场复苏的大幕徐徐拉开。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吕宁表示,3月14日签证政策调整后,国内入境旅游市场复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做更多准备。

入境团队游重启“满月”,赴华旅游签证开放申请

3月17日,俄罗斯的达丽雅和她的两位朋友来到中国,虽然此次来华的目的是商务出差,但她们特意挤出了两天时间用来游览北京,其中重要的一站是到故宫“打卡”。

“但我们来晚了,故宫闭馆了。”因为没有提前了解故宫的开放时间,达丽雅和她的朋友只能站在午门外欣赏落日下的故宫了。“我们明天准备去长城”,达丽雅曾听过“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因此一直都想去长城看看。

像达丽雅一样通过商务签证入境中国的旅客有很多,走在什刹海的路上,经常看到三三两两的外国游客。在什刹海做环卫工作的张阿姨也感觉最近来这里的外国游客比疫情期间多了。

入境游市场能有所复苏,得益于入境签证政策不断优化调整。中国旅游集团旅行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旅旅行”)入境部总经理毕华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实施“乙类乙管”之后,公司商务旅行的询价量增长明显,港澳市场散客和系列团产品都重新上架销售,各省文旅厅开始在境外推广中国目的地,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入境旅游业务的恢复。

今年2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的通知》。通知表示,自2月6日零时起,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恢复内地居民与香港、澳门团队旅游经营活动。

2月6日下午,全国首个港澳旅行团从深圳湾口岸入境。同一天,香港入境北京旅游首发团抵达首都国际机场,17名香港游客开启了为期五天四晚的迎春之旅。毕华说,1月8日“乙类乙管”实施以后,入境旅游市场尤其是港澳市场方面便开始活跃起来。据介绍,中旅旅行提前在上述入境旅游产品、宣传等方面做了准备,这是2月6日当天旅行团可以顺利抵达的重要原因。

自2月份以来,北京、浙江、四川等地也都陆续迎来国家恢复内地居民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团队旅游经营活动后的入境游首团。目前,入境团队游市场已重启满一个月,旅游从业者对入境游复苏的信心显著增强。3月14日,各类赴华签证开放申请的消息,再次为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

3月14日下午,导游张洋正坐在工位上整理导游培训的PPT,忽然部门领导在工作群里转发了一则消息,本来以为是普通的消息,他就没怎么关注,但随后群里热闹了起来。“熬了3年,真不容易”“太好了,终于看到了入境游恢复的希望”,张洋这才点开消息,发现是开放赴华旅游申请的信息。“入境旅游行业终于见到了曙光。”张洋激动地对记者回忆他当时的心情。

“3月15日当天,我们第一时间就把政策调整的消息通过邮件告诉了全球的合作客户。”毕华说,对此,国际客户的反响比较积极。“(他们)让我们赶紧更新产品,询问最新的签证政策以及下一步如何操作等”,这给了团队很大的信心。

中青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青旅国际”)的市场重心在欧美等地区,接到开放赴华旅游签证申请的消息后,他们也第一时间通知了境外的合作客户。“虽然业务量暂时还没有明显增长,但咨询量明显增加了”,中青旅国际副总经理胡继英看到了入境旅游市场恢复的曙光,“我们特别开心,这样中国的入境旅游就真正进入复苏阶段了”。

“开放赴华旅游签证申请是入境旅游市场复苏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在吕宁看来,上述政策调整说明国家已经开始将旅游的侧重点向入境市场转移。她认为,开放赴华旅游签证申请代表着中国的态度,“这给市场带来了非常强有力的信号,也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已经做好准备打开国门,迎接新的客源”。

人力、供应链、国际航班尚待恢复

1月8日,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2月6日,恢复内地居民与香港、澳门团队旅游经营活动,入境团队游市场从港澳端重启;3月15日,赴华旅游签证开放申请,入境旅游复苏的“另一只靴子”落地。但因疫情停滞了近3年的入境旅游市场,短时间内还无法完全恢复,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2022年10月27日,香港老牌旅行社康泰启动破产清盘。康泰旅行社主营业务在粤港澳地区开展,受疫情影响较大,因资不抵债宣告破产。据了解,康泰背后是国内著名旅游业龙头之一凯撒同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ST凯撒)。而凯撒同盛1月30日发布的2022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去年净亏损至少8亿元。

“疫情对我们旅游行业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很多旅游企业直接倒闭了。”毕华从事旅游行业30年,始终对旅游市场保有热情。疫情3年来,除了企业主体的离开,她感受最深的就是旅游行业大量的人才流失。

旅游业是服务密集型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要高于其他行业。但在疫情的影响下,入境旅游业务无法开展,大量的专业人才从旅游业转到其他行业,如保险、中介等。中国旅行社协会对旅行社的人才流失情况曾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对比疫情之前的员工规模,疫情期间,没有人才流失的旅行社占比仅为6.04%,人才流失率40%以上的占比高达59.25%。

“人才储备存在缺口,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吕宁对入境旅游行业进行深度观察后表示,疫情期间,大批语言专业的导游人才流失了,旅行社中从事外联销售、计调后期工作的人才也出现匮乏,需要大量的人才补充。

入境旅游市场的产业链较长,囊括了食、住、游、购、行、娱等多个部分。在胡继英看来,目前入境旅游产业的上下游供应链需要一定时间的修复,“比如需要根据新变化进行产品调整,与地接社资源进行重新对接等。”

“就拿餐厅来说,疫情前我们与旅游目的地的餐厅会签订协议,其中对环境、菜品等都有要求。但3年过去,没有业务对接,有的餐厅就直接转做国内客群,不再接待境外游客,那我们只能找新的供应商。”毕华以餐厅为例,向记者解释了目前的困难。“就像一颗颗珠子散在全国。”吕宁认为,目前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单项产品本身已经非常充分了,但缺少链条进行衔接。

补充专业人才和修复上下游供应链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入境航班短时间无法完全恢复也从入口端影响着我国入境旅游恢复。

“虽然现在赴华旅游签证开放了,但是国际航班还需要进一步恢复。”胡继英对记者说,“受到国际航班数量的影响,目前国际机票的价格偏高,这对跨境旅游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会影响旅客的选择”。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2月20日公布的数据,2023年1月份,中国民航国际航线(不包含港澳台)实际旅客运输量为44.2万人,同比增长378.8%,但仅占2020年1月份659.2万人的6.7%。考虑到签证政策以及国际环境的不同,从上述数据来看,国际航班距离实现完全恢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与此同时,民航3月26日进入夏秋航季。毕华表示,届时,航空公司将执行夏秋季航班计划,将会增加很多航班。同时随着运力的恢复和航班数量的增加,相信机票票价也将有所回落。

国内经营主体准备好了吗

各类赴华签证开放申请,这从政策端对境外旅客进入中国释放了强烈的积极信号,但国内入境旅游市场恢复在人力、供应链、航班等方面仍面临一定的困难,如此背景下,国内经营主体是否做好了准备?

“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胡继英对记者说。她表示,疫情期间,中青旅国际的准备工作未曾停止,并且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已经有针对性地准备入境旅游市场的重启。据了解,在入境旅游经营主体普遍减员的情况下,中青旅国际仍保有30多名在职多语种导游,以保证市场重启后能迅速启动相关业务。

毕华也对记者表示,从人员的准备上来讲,中旅旅行3年未曾停过。她指出,除了常规的业务培训、需求调研等工作,公司根据市场特点,针对驻华外交官、在华外国人推出了一系列旅游项目。“3年的坚守,我相信我们做的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

对此,吕宁认为市场有信心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总要有人在疫情之后做好这样的准备,去迎接新的挑战,打个样。”但她也补充说,从整个旅游市场要素来看,市场的准备还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程度。

包括中旅旅行在内的大型旅游企业,有能力维持入境游业务正常运转,但很多中小型或私人旅行社,疫情3年,已逐渐剥离了入境游业务。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线下旅行社,部分旅行社表示已经不做涉外业务。部分有涉外业务的旅行社,已很久没有碰到境外游客,外语导游也都是兼职。

吕宁表示,我们有时间做准备。与国内旅游市场不同,入境旅游市场对政策和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性。“诚然中国目的地的搜索量在增加,但不会政策一放开,马上有大批的游客涌入。”她解释道,一方面国际游客有自己的出游习惯,一般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来规划出行;另外一方面,信号的释放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境外游客需要时间接收并了解相关的信息。

2022年1月20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分步有序促进入境旅游。从外交事业到经济事业,从开放的排头兵到旅游事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入境旅游受到高度重视。2022年年底,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研究显示,结合全球国际旅游加速恢复的背景,伴随着入境旅游复苏和回暖的政策窗口逐步打开,有序恢复将是未来入境旅游发展的主基调。进入新阶段,又该如何重振入境旅游市场?

签证政策上要更加开放。“进一步优化签证政策、通关措施,放宽过境限制,为外国人来华旅游提供更多便利。”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就进一步推进入境旅游市场发展提出了上述建议。吕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要加强对世界主要客源国签证便利化的建设,“比如更多开放落地免签的地区、城市,增加重点客源国或其他国家的过境免签政策,进一步提高驻外机构的签证办理效率等”。

杜羽是文旅行业研究专家,他指出,在政策端可以给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便利,如对入境游企业进行返税或税费减免,给入境游从业人员一定的关怀支持等。另外,杜羽建议,国家或地方政府层面要加大入境游产品的营销力度,如组织入境游企业参加国际展销会等。“到境外去展示中国旅游的风采,我觉得这是政府能够且能马上做的事情。”他说。

重振入境旅游市场,一方面需要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更需要经营主体自身作出努力。基于目前的情况和已经有所变化的入境游市场结构,吕宁建议经营主体要做好多语种人才的储备,尤其要针对未来主要客源国做针对性的人才储备,如俄罗斯、中东地区等。

同时她建议,进一步丰富入境旅游产品的供给。“长城、故宫、桂林山水,这些产品是我们撬动国际市场的杠杆,但不能让外国游客来了只看这些。”吕宁认为,要注重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增强文旅融合产品体系的建设。此外,吕宁还建议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适应未来市场的新变化。

(编辑:月儿)


各类赴华签证开放申请 入境游市场走向复苏 国内经营主体准备好了吗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