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强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徐强和那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技术创业者不太一样。
他相当在乎自己的形象,见面时,休闲西服、乌黑锃亮的皮鞋以及精心打理过的发型都是标配;他也始终有意无意地将自己与近年涌入VR领域的一些创业者区分开来。当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以“新兴领域”代称VR行业时,徐强少见地打断称,“VR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我从事这个行业都10年了。”
2008年即宣告成立的青岛黑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徐强骄傲的源泉。尽管最初的员工只有四五个老同事,做的也是VR产业最下游的录入数据类的工作。如今,公司已经改名为北京黑晶科技有限公司,员工达130多名,发展出了教育、旅游、培训等5个领域的上游业务。上个月,他带着旗下的一个VR教育项目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被评为“中国十佳创业榜样”。
谈及这款教育产品,徐强毫不犹豫地说:“目标就是(细分领域)第一。”
尽管承认泡沫客观上带动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壮大,可徐强还是觉得目前VR领域实在太浮躁,迫切需要一场寒冬让大家回归理性。他抱怨说有人拿着计划书骗一笔融资就走,给行业里的老人留下了一地鸡毛;还有些“创业盲流”拿着不成熟的产品投放市场,给普通大众很差的体验,把行业的信任度慢慢透支掉。
“这才是让我们受伤的事情。相比之下,‘资本寒冬’百利无害。”
可以确定的是,徐强创业时的环境和现在完全不同。按照他自己的话说,“10年前的市场连现在的1/20都没有”。那时,留着长发、穿着T恤衫和牛仔裤的徐强拿着厚厚的资料一家家地谈。刚从老公司的技术岗位上跳槽,他信奉的是“好技术总有好出路”。可现实颇为残酷,有的房产公司高管听了半天,疑惑地问眼前的年轻人:“这玩意到底比样板间强哪儿了?”
更大的区别在于社会对创业的认同度。创业头两年,公司扩张需要资金,徐强跑遍了青岛的银行都贷不到款,“天使投资”更是没听说过的东西。
直到2010年,“黑晶”拿到了青岛本地一项规模颇大的创业比赛的冠军,主办者给徐强“颁发100万元支票”的照片遍布了岛城媒体,朋友们也都来祝贺他脱离了财务困境。可鲜有人知道的是,那100万元其实只是银行提供的贷款,而且到最后也只落实了40万元,前提还是徐强找到了两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朋友作担保。
这样的经历总让徐强觉得创业容不得玩票,也给了他独特的不安全感。放在自己身上,他会因为公司发展得太快、太顺睡不好,因为“创始人是公司的天花板,特别担心会成为公司的瓶颈”;而在“黑晶”,徐强的这种性格也产生了影响。
去年,“黑晶”在展览会上发布了一款“穿山甲”VR背包,人穿戴后可以完全进入虚拟现实空间。产品意外火爆,全国几百个经销商来找徐强拿货。可在他看来,产品体验不够成熟,并不到出售的时候。有心急的经销商列举了其他创业团队的产品,觉得人家的体验也不理想为啥能卖,可他还是坚持没松口。
徐强坦言,不着急的理由是其他产品线提供了丰厚的营收。按照他给的数据,黑晶在2014年前就达到几千万元的营业额和五六百万元的净利润。这样的财务状况给了他另外一个骄傲的理由--“‘黑晶’不需要融资也能活下去”。
直到2015年的千万级融资,“黑晶”此前没接受过任何投资,完全靠着营利发展。徐强说,公司壮大以后,想要投资的人早不在少数,可他总觉得拿着别人的钱去烧“是个挺没底的事”,自己还要受控于人。相比之下,能挣钱,和谁谈合作都心里有底。哪怕冬天来了,也只需勒紧裤腰带,不用担心饿死。
“没有投资,逼着自己去做现金流,让公司累一累,收一收。”徐强的“不安全感”放在公司管理上,执行出了一种近乎偏执的“发展规律”。他说自己并不相信有什么企业可以一路高歌猛进,因此“黑晶”每经历过大发展,徐强都要在之后刻意地提高细节要求,比如清理财务、核查产品质量、清晰营收,把扩张中急聘的员工清点培训,刻意让公司的发展慢下来,甚至停止前进的脚步,“防止轻飘飘地发展下去,留下隐患”。
但谨慎并不是唯一的产物。公司逐步发展,徐强觉得之前一直主营VR旅游和VR地产的“黑晶”“憋了一股劲儿”,员工们也不甘心只做这些一眼能看得到头的东西。徐强自己心里清楚,做好这两个板块能保证温饱,可“黑晶”说到底“只能是个‘乡镇企业’,窝在青岛本地”,这反而加重了他的不安。
他想了个颇为大胆的主意:把一些部门里业绩不好或者工作不顺的同事聚在一起,开辟新的业务方向。慢慢地,“黑晶”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习惯--每年都必须推出3~5个新的业务,在内部,这被称为“试错的触角”。按照徐强的表述,“试错的结果往往是会有3个白花了钱,但有一两个成功了,整个公司就又上了一个台阶。”
显而易见的第一个好处,是“黑科技”带来的宣传效应。比起铺天盖地的广告,徐强相信先进技术才是最好的推广,像去年推出的“穿山甲”VR背包,“自然能把供货商和新闻媒体的目光吸引过来”。
再比如今年推出的名叫“超级教室”的VR教育系统,按照他的话说,原本打算长线经营,第一次和中学合作,只是摸摸门路,压根儿没觉得这东西能赚钱。可没想到,引起了巨大的关注,短短几个月,就成了公司最重要的业务发展方向,带来了7位数的营收。
他说,创始人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职业,因为“心里有太多煎熬”。公司转型开始,徐强发现一个程序员一年可以带来6位数的利润,而过去在产业链底端,一个办公室的人忙活一年也赚不了几万元。按理说,做出了改变是好事,可他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公司必须一直保持变化的态势,因为任何彻底普及了的技术都将成为竞争激烈的劳动密集产业。
思前想后一番,徐强的决定是淡化公司的组织架构,甚至从去年开始放弃营收和利润指标,根据新目标组织资源。现在,“黑晶”提出新的业务方向,基本当天就从各部门抽出人开始执行, “完全不怕冲得散乱”。
这样的决定能看出徐强在待人接物上的变化。刚刚创业的时候,徐强给人介绍业务都会结结巴巴说不出话;通过大赛贷款到了40万元,他又喜又怕到好几晚没睡踏实,生怕将来还不起这笔钱。
“一天天的高压能淬炼人的性格”。徐强觉得,如今自己不再单纯因为环境而感到不安,更多是担心自己的决策失误影响公司本应良好的发展。
即使是个人性格,几年间也发生了可见的变化。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没人相信他是技术出身的创业者,都认为如此健谈的老总肯定是销售起家。 “在一阵又一阵风浪前,不停保持对自己的信心”,这样的结果是,腼腆、内向的技术员有了自信的一面,如今,他说相信自己有经营企业的天赋。
在采访中,他不止一次介绍起公司的“黑核”,那是“黑晶”公司的8名核心高管。如今的徐强最引以为傲的一点经营方式,就是给这些高管股份,让他们去做具体执行的工作,自己只需要为战略决策发愁就好。
公司一天天步入正轨,是徐强冲淡不安,感到自信的资本。在央视的舞台上,他对着台下的观众和评委说,“我能站在台上,是因为后面有上百个弟兄在攻城略地、整天出差啊。”
这也是徐强自视最大的收获。创业9年,他发现创始人和公司,应该是互相提携、互相改变的关系。(编辑:宇强)
广告:图书出版、研讨会、新闻发布会、策划发稿(100-300家网站通稿发布)。联系qq:3158284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