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商人”两度在华设厂制毒 工人被抓以为生产洗衣粉

  来源:法制周报陈思 ,秦冬梅2017-01-06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假借做电器生意,40来岁的中东“商人”卡顿多次入境,靠着翻译,两度设厂制造冰毒原料。直到警方将其抓获,做工的农民们仍被蒙在鼓里,以为自己生产的是洗衣粉。

假借做电器生意,40来岁的中东“商人”卡顿多次入境,靠着翻译,两度设厂制造冰毒原料。直到警方将其抓获,做工的农民们仍被蒙在鼓里,以为自己生产的是洗衣粉。

近日,湖南湘西警方通报称,破获一起特大跨国非法生产制毒物品案,缴获各类原材料22.03吨,捣毁制毒厂点2处,抓获犯罪嫌疑人12人。

(警方在河南制毒工厂 收缴制毒工具)

转移1吨制毒原料被截获

2016年5月19日,吉首市河溪镇有居民向湘西州公安局举报称,3月份开始,附近一家已废弃多年的化工厂突然重新启用,有人在内从事生产,并不时传出可疑的异味。至于生产什么,工厂里做工的农民们也不清楚,“听老板介绍可能是除锈剂或者洗衣粉”。

根据附近居民的描述,警方推断,这家工厂有重大制毒嫌疑。不多久,这家神秘的工厂突然停工。随之厂内的设备、产品,工厂管理人员全部“消失”,只留下4名不知情的工人。

警方对现场遗留物提取送检,发现该工厂生产的是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α-氰基苯丙酮。而α-氰基苯丙酮是制造冰毒的重要原料,“再经过两次化学反应,就可以造出成品冰毒了。”

确定该团伙涉嫌非法生产制毒物品,湘西公安遂立案侦查。通过获取的情报,警方得知,由于舍不得刚生产出来的易制毒化学品,又难以处置,嫌疑人担心制毒行为败露,正在设法寻找买家,将1吨制毒物品脱手,如果短期无法交易,便销毁制毒物品,企图毁灭所有证据。

5月28日上午,在永顺县,警方将正准备交易的6名嫌疑人抓获。包括 “买家”永州人郑某秋,“当时,他们正在看货,幸亏还没有流入制毒渠道。”办案民警告诉记者。

在现场,警方查获了α-氰基苯丙酮1.12吨,扣押制毒设备反应釜5台、甩干机1台、水泵1台。

经过审讯,这间神秘工厂背后的老板终于浮出水面。原来,开设工厂的是一名40多岁、名叫“卡顿”的中东外籍男子。宣称做“电器”外贸生意,卡顿多次入境,每次在中国仅逗留1个多月。

聘请翻译为其做事

2016年6月30日,该案被公安部立为部督案件。

卡顿到中国后,聘请了2名翻译。其中一名是30多岁的河南人王某壮,为其四处选址设厂。另一名30多岁的广东女子罗某秀,则为其管理工厂财务、支付犯罪活动资金等。

“一开始,两个翻译是不知情的。”办案民警介绍,在被卡顿聘用前,王某壮是一名什么生意都做的“倒爷”,罗某秀则经常在企业兼职做会计。

尽管卡顿没有明说,选址设厂是生产什么。但时间一长,两个翻译还是渐渐发现,这个外籍“商人”开设的工厂,其实是制造毒品原料,两人却选择继续为其服务。

王某壮找到了在湖南的马仔李某。在李某的牵头联系下,40多岁的吉首人张某文租赁了位于河溪镇的这间废弃化工厂,被选作制毒窝点。招聘了几名当地的农民,安装好设备,张某文就开始从事生产。生产期间,卡顿多次与王某壮到工厂查看生产情况,待正常生产后便离开工厂,留下张某文独自管理生产工作。

“听到有居民打听,他们就赶紧撤离。”民警介绍,尽管保持高度警惕,甚至提前撤离,该犯罪团伙中的6人已被警方抓获,但没多久,卡顿和手下们又在河南郑州郊区重新选址设厂。

2016年8月,警方获悉,卡顿再次入境。当月9日,得知卡顿当天查看完成品,正准备马上离境,埋伏已久的民警们冲入厂内,将卡顿、王某壮和河南厂方管理人员雷某武抓获。

与此同时,在湖南、广州两地警方的配合下,专案组在两地同时收网。罗某秀、李某等3人落网。

办案民警介绍,在现场,警方查获300公斤α-氰基苯丙酮等。卡顿辩称,自己只是来做生意的,也不认为生产违禁品触犯了我国法律。警方向其宣传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最终卡顿对其在我国境内组织生产制毒物品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至此,这起跨国非法生产制毒物品案宣布告破。该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捣毁制毒厂点2处,缴获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α-氰基苯丙酮1.36吨、盐酸2.06吨及其他各类原材料18.61吨。

目前,12名嫌疑人已被依法移送审查起诉。(编辑:映雪)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