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跟着电网工程赴枣庄“跑大山” “马帮”工资难兑现

  来源:齐鲁网佚名2016-12-3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十二三万元的费用中,临沂的工程承包方已经预支给他们4万元的生活费,杨阿学自己又垫了4万多,9个月里,马帮的生活费已经花了8万多元。

马帮,就是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今年枣庄山亭区的大山上,也出现了马帮,但是最近他们的日子却不太好过。

杨阿学跟他的马帮

杨阿学,来自四川凉山,今年3月份,经过中间人的联络,他带着一支马帮来到了枣庄市山亭区,给山里的工地干活。队伍里除了妻子,邻居家的两个小伙子,还有十四头骡子。

“帮主”杨阿学:来前说“2400元包月” 到后给“110元包天”

马帮领队杨阿学表示:“当时给我说,包月2400元,一个月。”

2400元一个月不是人的工资,而是一头骡子干一个月活的费用,而且对方包来回的路费。这样算下来 ,十个月应该能拿到三十多万元。一看这活不错,杨阿学就带着骡马队从四川大凉山来到了枣庄山亭。

杨阿学介绍:“到这里,地方的老板又不干,让我按天算,路也叫我们自己修。”

杨阿学跟他的马帮

杨阿学说,在这边和他们对接的是一个临沂的老板,这个临沂老板在山亭区的大山上承包了一个风力发电的基建工程。从按月结算变成了按天结算,杨阿学不想接这个活了。“既然说按天算,那最低要达到22天活一个月,结果根本达不到。”

9个月干100多天活 4个人领着14头骡子每人分8000元

可是,在和中间人沟通了几次之后,杨阿学最终同意了按天结算,每头骡子干一天活110元,中间人从中抽成30元。可工程拖拖拉拉,杨阿学这九个多月的时间里,总共干活100多天。

杨阿学表示:“这个钱算下来,估计在12万多,13万,跟中间人承诺的差了20多万,差了20多万。”

十二三万元的费用中,临沂的工程承包方已经预支给他们4万元的生活费,杨阿学自己又垫了4万多,9个月里,马帮的生活费已经花了8万多元。

至于运费,杨阿学介绍,四川到山东,火车要跑2900多公里,马帮里的14头骡子的运费是1.5万元。来山东以前,中间人承诺包路费,现在,路费也不管了。

8个月的生活费8万多元,加上回去的运费1.5万元,杨阿学他们4个人,在这段时间里根本挣不到多少钱。“那天我们算下来,我们就剩8000块钱。”杨阿学说的8000元,指的是他们4个人每人8000元。

没签合同 中间人“失联” 马帮损失谁来担?

杨阿学说,当时出来的时候,他根本没有签合同,而现在情况变成这样,四川那边的中间介绍人却不管他们了,他打了一个月的电话,根本没人接。那山亭这边的施工承包方怎么说呢?

承包方老板高学刚表示:“具体当时怎么定的,是我那个合作伙伴跟他们定的,他们怎么定的我不清楚,我们这边承诺的是按天算,一匹马工作一天是110块钱。”

记者电话和施工承包方沟通时,施工承包方的高老板说,这几年他们一直找马帮做运输,给杨阿学的这个价格,一直都是这么定的。运输费是变不了了,他们承诺把他们该付的工钱及时付给杨阿学。

高老板表示:“他们应该年前的时候,能把工钱结了,绝对没问题,我们项目部这边好像在1月10号左右工程款到位,拨到款我们先把钱给他们,让他们走。如果工程早结束,我们先去项目部提前预支一点,把他们的工程款给他们结掉。”

山亭区人社局:去年就有一批马帮被骗 今年还有人敢来?

随后,记者来到了山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劳动监察大队,将杨阿学的马帮遭遇的事情反映给了这里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这个我们管不了,没法协调,那个工程是央企,中广核,我们没有权限管。而且马帮也并不属于农民工雇佣关系,他这属于就和大车搞运输一样,就是用骡子来运输,这个不在我们职责范围之内。”

山亭区劳动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说,这样的事情其实去年就在这个工地发生过。“去年就是有一批被骗来的,最终是中广核出面协调的施工方,怎么今年这些马帮还敢来干呀,不行呀,还是让他走法律途径吧。”

从四川来山东,却遇到这样的问题,杨阿学说,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现在就想着把最后的这点活干完。

年马帮跟着电网建设“跑大山” 生活艰苦

杨阿学告诉记者,他马帮里的骡子,好骡子一趟能背400斤的货,普通骡子背360斤,这里1800米的山路,一天要跑七八趟。

杨阿学跟他的马帮

杨阿学带着他的这些骡子,跑遍了四川、云南、西藏的大山。“哪里有工程,专门往哪里跑,国家电网,我们是专搞这行的。”

杨阿学今年已经五十一岁,他带着妻子出来跑马帮已经十年了。采访的两天,山亭一直在下雨,杨阿学他们就住在山坡上的这间屋里,每个月房租五百元,可是,骡子只能拴在屋外。

记者:这个骡子买一头大概得多少钱?

杨阿学:好的有两万,跟随他的劳力、长势、身世,看他跟随的好坏,劳力好的,就贵,劳力不好的,最低一万。

这9个多月里,杨阿学带着14头骡子往山上运送施工用的砂石料和电力设施,有的骡子身上都磨破了,行船跑马三分险,看着他的“宝贝”,杨阿学也很心疼。

“山陡了、重量重了,就磨烂了。”杨阿学介绍,这些伤,得专门处理,现在要干活,没时间处理。“平时就喂棒子、面麸,有钱的时候,买豆饼给它吃。豆饼吃了好,但那个要有钱,那个本大,没法。”

杨阿学的妻子告诉记者,九个多月来,工作虽然不是很顺心,附近三道峪村的村民却很照顾他们,经常送给他们一些生活物资。“这一壶油吃了一个月,就剩下这些还能吃十来天 。”

“这里的人对我们特别好,这件衣服是他给的。我们那里的气候,根本不穿这种的,我们那地方,就穿衬衣,这些都是他们当地送的 。”杨阿学指着身上的衣服对记者说。

苟芒,杨阿学邻居的孩子,跟着杨阿学跑马帮。

这个小伙子叫苟芒,今年二十岁,是杨阿学邻居的孩子。跟着杨阿学跑马帮已经两年了。第一次来山东,他很不适应北方的寒冷。

“家里面条件艰苦,我们那里就靠这个骡子。”采访中,苟芒尽量把脚往火盆旁边靠,鞋子破了一个很大的洞,让他有些不好意思。他的床,就是地上的一个床板堆上几床棉被。而睡在床上的是生病的同伴。

靠着跑马帮,杨阿学夫妻俩将家里的三个孩子都供成了大学生,这成为他们在外奔波的动力。“辛苦也没办法,家里贫困,有孩子在念书,不得不干。有时候工程好,能挣两个钱,工程不好,挣不着钱。”

现在,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尽快干完活,回家过年。“我们把工程干完,老板给我们钱,我们要回家了,一出来一年,我们要带钱回家过个年。”(编辑:韩美)


 广告:国家级教育课题子课题申报。 报名qq3158284687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