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勤: 一辈子做好花鼓灯传承一件事

  来源:315记者摄影家2020-09-03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安徽讯(孙玉民 施福明)花鼓灯是汉民族中集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三)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完美结合于一体的民间舞种,多在淮河两岸乡村秋收完毕到来年春耕以前

 安徽讯(孙玉民 施福明)花鼓灯是汉民族中集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三)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完美结合于一体的民间舞种,多在淮河两岸乡村秋收完毕到来年春耕以前演出,尤以庙会、春会为最为盛。据史料证明,花鼓灯最迟也源于宋代。经过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发展,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以安徽怀远、淮南、阜阳等为中心,辐射淮河中游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二十多个县、市的播布区。凤台花鼓灯流行于淮河流域,是安徽花鼓灯中一个重要流派,主要分布在凤台及周边地区。

微信图片_20200903110936.jpg

  怀远花鼓灯的产生是中国民间歌舞艺术史上重要的一页,是淮河文化在舞蹈方面的集中体现。怀远花鼓灯有四百多种语汇、五十多种基本步伐,讲究男女角色配合,着意感情描绘,动作细腻,扇花变化多样。花鼓灯舞蹈动作内涵丰富,其中典型动作“三掉弯”(三道弯)强调腰部的扭动,是东方舞蹈的重要特征“S”型在花鼓灯中的充分体现。“风摆柳”等舞蹈动作也十分迷人。。。。。。怀远花鼓灯影响和丰富了淮河两岸人民的民间舞蹈和民间艺术。

微信图片_20200903110947.jpg

        1964年5月,唐元勤就出生于花鼓灯之乡怀远县常坟区柳沟乡石山村,唐元勤6岁随父学习打鼓,然后8岁又跟当地知名的老鼓手潘少林老师学习,12岁在父亲的带领下,又正式拜当地两位名家郑九如(艺名小白鞋)和常春利(艺名老蛤蟆)进修,得以进一步提升。成年后他被招到县啤酒厂圣泉歌舞团从事专业艺术演出,在演出的同时,他谦虚好学,又喜欢专研,深的县文化馆汤兆麟馆长的厚爱,汤馆长也常传授他理论和打鼓技巧,1986年,他担任主鼓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荣获全国大奖。1988年又参加部分省市自治区广场民间舞蹈汇演,1989年参加建国40周年大庆,在天安门广场演出,1990年参加全国旅游艺术节演出,1991年代表中国文化部出国访问演出,1992年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担任主鼓又均获得大奖。

微信图片_20200903110958.jpg

        多年来,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只要他学生家长需要,他总是给与锣鼓示范教学,也总能听到他欢快充满激情的声音,在普及花鼓灯非遗的这条路上,他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目前唐元勤老师已成为怀远县民间代表性花鼓灯重要传承人。1990年至今,他深入全县各乡村,共培养花鼓灯骨干学生近100多名,他不仅教会男学员,还注重传授女子学锣鼓,其中古城镇女子锣鼓队队长赵美芝和队员杨小云、夏美珍、汪华琴、安昌荣、王荣林、常艳林、赵贵荣、刘玉芳,孙素英、赵俊芳、赵红凤、潘军等,个个打鼓打锣等演奏技艺都很快地学成、技艺优秀独特,他们成为市县文艺宣传上的”轻骑兵”。怀远县城的张兰是县电视台一位女青年,由于她刻苦专研酷爱打鼓,在唐元勤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进步很快,县涡河三桥下的活动广场上,也常会听到她铿锵有力、节奏明快的锣鼓声。唐集镇孙素英锣鼓爱好者也邀请唐老师开设了女子锣鼓班,支湖等地群众也请唐老师去为他们教学,全县掀起了非遗艺术花鼓灯热潮,他的多年无私付出,全面地推动了怀远花鼓灯的传承与发展。

微信图片_20200903111004.jpg

微信图片_20200903111010.jpg

      春花秋实,由于唐元勤老师长期专研和实践花鼓灯教学,钟情花鼓灯艺术推广一生无悔。由于他对非遗花鼓灯艺术研究颇深,还被当地群众和同行们称为“专家”。面对文化部及省市等全国各地给他颁发的厚厚一个个奖项,他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那只能说明领导的关心和我的各位老师们精心传承的结果,今后我要接下老师们传承的这把火炬,一直传下去!”最近,他有个小小微心愿,他计划排练几个精品节目,待来年春天,邀约沿淮几个地区花鼓灯盛行的鼓友们,相聚家乡怀远,就是个人也乐意拿出10000元做经费,来奉献大家花鼓灯非遗传承。举办技艺探讨比赛,从而来繁荣家乡这一文化艺术瑰宝。他也和他的学生们坚定地说:“我认准这一辈子,就做好花鼓灯传承这一件事,我觉得很有意义,很光荣!”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