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冠军武亦姝高考613分,将入读清华大学

  来源:腾讯2019-06-24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还记得武亦姝吗?2017年,她因为才华成为了网红,今年她毕业了,为母校复旦附中写了一首歌。

还记得武亦姝吗?2017年,她因为才华成为了网红,今年她毕业了,为母校复旦附中写了一首歌。

她不是两年前那个惊艳四座的“诗词才女”,也不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总冠军,她只是复旦附中2019届10班的一个普通学生,一个用文字和音乐,向母校、师长、同窗表达情意的普通的高中毕业生。

校合唱团成员唱响了这首名为《红墙边》的原创毕业歌曲

本文图片均来自文汇客户端

复旦附中原创毕业歌曲《红墙边》的完整歌词下:

时光今晨忽然悄悄来叩我门

说将要起航 一切可都收拾妥当

我慌忙起身 细打点行装

一共恰好是三年长

走到寝室门口 一摸忘带了钥匙

五点多从窗外 正落进来斜阳

想起昨夜看到月光挂满了树枝

盘着腿和室友 聊了一个晚上

相辉楼走廊尽头有油画的味道

食堂二楼靠门坐冬天当心凉

少年暗暗琢磨着想把这球接好

稍稍一不留神却摔在了地上

你会记得吗 这里有十七岁的时光

有日出日落 有岁月漫漫长长

有少年我紧握 热烈干净梦想

从这里出发 而向天地四方

盼着笃志楼在一天天地长高

路边小梧桐 等待叶子落了又长

有天下过雨 走路没注意

我踏进了它脚下水塘

明天周五回家衬衫却还没晾干

下午要默写现在想起得看看

文化节汇演前一天失眠了一晚

闹钟仍然搁在清晨五点半

办公室门外犹豫不知该不该敲

老师开门笑问是否有事找

操场上有人总是坚持在夜跑

回去的时候落下了一身月光

你会记得吗 这里有少年在燃烧

有蓝天高高 有来路弯弯绕绕

有一天下课后 你对我轻轻笑

快看你桌角 书页藏着阳光

我肩上行囊 装着日月天地你我

“请千万珍重” 你曾笑对我说

从此行过万里 去看天地阔远

一到红墙边 就又变回少年

回到红墙边

一到红墙边 就又变回少年

很多人或许还记得2017年那个春节,央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开播后,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因亮眼表现火速“走红”。有人形容她“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幻想”。

在当时的节目中,这个穿着长相都带有古典气质的女孩凭借深厚的诗词功底从容应对挑战,以本季目前“个人追逐战”最高分获得者的身份进入争夺攻擂资格的飞花令环节,最终战胜上期擂主北京大学博士生陈更,攻擂成功。

当期节目中,飞花令的主题字是“月”。几番较量过后,武亦姝念出《诗经》中《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不仅把对手陈思婷说“蒙”了,更令评委露出惊喜之色。

武亦姝攻擂成功后,原擂主陈更用一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表达了由衷的赞美。

2016年11月,武亦姝在老师推荐下报名《中国诗词大会2》上海赛区海选,通过央视面试,12月的两周在北京录制,一回上海就是期末考试,成绩照样出色,她文理均衡,还是化学课代表。

节目一播出,她手机开始响不停,有媒体要求采访的,还有想签她做模特的。喜欢清静的武亦姝干脆关了机。

在名校学霸群里读书,成绩排名和升名校压力大?当时教她语文的王希明老师翻出升入高一这一学期以来武亦姝“不务正业”的痕迹:有代表小组发言讲解《浮生六记》的照片,有书法作品,还有每周至少读一本的中外文学经典作品与随笔写作。生活中她爱穿汉服,每年都会拍摄汉服照,更奉陆游为“男神”。

广泛阅读,读到喜欢的诗词就反复读、反复背。

除了诗词以外,武亦姝也毫不掩饰对汉服、云锦、缂丝等蕴含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事物的喜爱。

另外,在她的日常生活中,写字也是一大消遣爱好。尽管没有学习过书法,但她仍写得一手好字。

在武亦姝心里,她的三大“男神”是陆游、苏轼和李白。

用她自己的话说,纯粹是因为“喜欢”。因为古诗词里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你的这种感觉”。

两年多过去了,当时令很多人印象深刻的“小才女”即将成为一名大学生。在日前的毕业典礼上,武亦姝作为优秀学生代表上台演讲,她感谢老师们的悉心培养,教会了学生用克制而理性、真实又温暖的眼光看待世界,成为一个独立大写的人。

即将入读清华大学

根据阳光高考网上的公示名单,武亦姝手握清华大学全国“领军计划”,另据了解,她的高考成绩为613分(上海高考满分660分)。有知情人称,她将入读清华理科试验班类(新雅书院)。

此前有消息称,她比较青睐北京大学,但如今尘埃落定,证明她最终的选择是清华大学。其实据公开信息显示,她曾于2018年8月参加了清华大学的暑期学校。

祝贺武亦姝!

(编辑:映雪)


中国诗词大会冠军武亦姝高考613分,将入读清华大学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