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拓宽扶贫模式合力脱贫攻坚

  来源:315记者摄影网燕建设 孙新民2018-12-19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柘城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决战脱贫攻坚工作中不断拓宽扶贫模式、整合资源、聚集力量,构起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

柘城:拓宽扶贫模式合力脱贫攻坚

柘城县助力脱贫攻坚,助飞学子梦想。

柘城:拓宽扶贫模式合力脱贫攻坚

柘城县积极开展产业扶贫

柘城县是炎帝朱襄氏故里、中国辣椒之乡、钻石之都。2011年,该县被列为国家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有贫困村142个,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6142户,贫困人口106729人,已脱贫31898户96063人,截至目前贫困发生率为1.12%。近年来,柘城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决战脱贫攻坚工作中不断拓宽扶贫模式、整合资源、聚集力量,构起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

       抓产业扶贫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据介绍,柘城结合实际,在逐村推进产业扶贫“十个一”工程:即每村一个特色主导产业、一个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一个光伏发电站、一个扶贫加工就业点、一个现代化养殖场、一个规模化种植基地、一个500吨冷库、一个农村电商服务站、一个农技推广站、一个金融保险服务站。目前,全县494个行政村形成了以辣椒、蛋鸭、肉牛、韭菜、林果、大蒜等为主的六大主导产业。

       该县是“中国三樱椒之乡”“全国辣椒生产百强县”,全县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万亩,20万人从事辣椒种植、储存、加工、运输和经营,带动1.26万户贫困户脱贫,实现了“一业带动万人脱贫”。

       为增强椒农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该县加大与中原农险公司的合作,由县财政负担全部保费,为全县椒农购买了“辣椒种植保险”,为全县椒农种植辣椒系上了“安全带”,让椒农在种植环节“零风险”。今年,中原农险公司为全县5000多户辣椒种植受灾户赔偿10450886.16元。

        该县伯岗镇郭徐杨村立足实际,确定了“以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展思路,以“入合作社+土地流转+带动务工”为模式,先后建成了楸树种植基地和竹柳种植基地,从根本上激发了全村产业发展活力。

      “这一片大概有300亩的楸树种植基地,以每亩500公斤小麦约1200元的价格,共流转了41户贫困户的土地,吸纳75户贫困户,利用到户增收资金4000块钱,加入合作社,签有三年合作协议,每年可分红400元。同时,又带动贫困户每天工资50元的务工收入。”郭徐杨村第一书记李睿介绍说。

        同时,该县还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在全县建成的105座村级光伏电站,每年可为14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贡献收入3400余万元,通过把收益转化为公益性岗位的方式,帮扶5672户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抓就业扶贫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为激发广大农民脱贫动力,该县实施“4+1”就业带贫模式:“4”即:技能培训+开发就业岗位+转移就业+打造就业平台,“1”是实施就业奖补。累计投入1050万元实施技能培训项目,培训群众3.5万次,不仅有效提升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还培育了一批致富带头人。

       该县大仵乡宇康养殖合作社是全省最大的蛋鸭养殖合作社,流转土地100余亩,现存栏蛋鸭10万只,2018年预计销售收入1.2亿元。合作社目前发展养殖户466户,养殖规模100余万只,带动720多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为进一步开发就业岗位,该县制定了《“以富带贫”结对帮扶实施意见》,开展“以富带贫”活动,全县2700家村级就业基地安置贫困群众就业11922人。通过推进介绍务工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43028人,带动28600户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累计投入2993万元,开发设立转移就业联络员、护林员、护路员、巡河员、保险员、治安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就业岗位13736个。

       同时,着力落实转移就业奖补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省内稳定就业连续6个月以上并提供1万元以上工资收入证明的,每人补贴交通费用500元;在省外稳定就业连续6个月以上并提供1.5万元以上工资收入证明的,每人补贴交通费用1000元。2017年以来,累计向贫困群众发放补贴1112.55万元。

       与中蔼万家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大力实施“巧媳妇工程”,投资1.2亿元建设145个扶贫车间、3个中心工厂,打造“百万亿”服装产业加工基地(100个扶贫车间、就业1万人、年产值超30亿元),共吸纳农村劳动力1万多人,其中贫困人口3920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抓社会扶贫完善农民增收机制

       12月7日,北京柘城企业商会爱心助力脱贫攻坚捐赠仪式在柘城县马集乡马老家村文化广场举行,现场捐赠价值13.7万元的457套羽绒服。今年以来,北京柘城企业商会积极参加扶贫济困、慈善义捐等社会公益活动,先后在柘城县慈善捐赠助力脱贫攻坚颁奖晚会上,捐赠10万元和价值230万元的教育、医疗设备;出资12万元倾力帮扶该县今年考上北京重点大学的12名贫困学生,并承诺连续帮扶四年学业。

       近年来,柘城县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投身到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去。柘城籍在外地的商人、民营企业家、致富能手等多种力量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或捐或带或帮,踊跃投身到扶贫工作中,取得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全县有92家民营企业和85个村结成帮扶对子,提供就业岗位1484个,实施帮扶项目20多个,捐助物资及帮扶资金2709万元。

       该县慈善总会广泛宣传动员全县党员干部、职工、教师和爱心企业家,组织开展“慈善救助一日捐”“金秋助学”“情暖夕阳”等扶贫助残活动。全县先后募集爱心善款739万元,真情救助残疾人、贫困学生、孤儿、留守儿童、困难老党员等困难群众5万多人次。

       同时,有效整合政府救助、慈善募捐资源,在全县农村建成慈善超市22个,开展慈善集会、低价售卖和义卖活动350次,每月义卖销售总额达20万元,为特困群众提供物美价廉的衣服、被褥、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抓精神扶贫提升农民增收信心

       为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该县组织豫剧团和说唱团深入到贫困村开展“千戏送千村扶贫行动”,深入各乡镇演出了100余场。他们每到一处都以精彩的表演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展现柘城县脱贫攻坚成果和广大扶贫干部的精神风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

       据介绍,县豫剧团把创编、排演的大型现代豫剧《张家闺女李家儿》搬上舞台,该剧以脱贫攻坚为主题,反映了党的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大意义。县说唱团把创作、排演的河南坠子《李兴达养鸡》、豫东琴书《潘永年脱贫记》《扶贫路上》等10余个小戏剧和小品奉献给贫困村群众。两个团体的演出,激发了贫困群众的脱贫动力,增强了贫困群众如期甩掉贫困帽子的信心,营造了脱贫攻坚氛围。

       为使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订婚不索要高价彩礼成了村里的新时尚,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劳致富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该县采取以戏说事,用戏明理的形式,组织文艺团体自编自演了《特殊婚礼》《请闺女》等反映农村移风易俗题材的剧目20多个,拍摄了公益微电影《雷哥定亲》,在全县巡回演出760余场,网络点播量近600万人次。建设各类宣传“文化墙”2.2万平方米,开设“移风易俗大家谈”等专题宣传30期,在各基层党校和近千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专场宣讲656期,在党员干部群众中产生了较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为积极组织群众参与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树立生活信心,尽快脱贫致富,该县成立了广场舞协会,把县里的189名广场舞爱好者都吸纳为协会会员,让协会会员分赴各个乡村免费向农民群众教授广场舞,所到之处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同时,组织改编了20首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时代广场舞曲,让群众在跳广场舞锻炼身体的同时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自从在我们农村推行新时代广场舞以后,不仅燃起了我们的热情,还改变了我们的精神面貌,提升了大家的幸福指数。”张桥镇张桥村村民李小燕满脸幸福地说。

       据了解,该县先后被评为“2017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全省巧媳妇工程产业扶贫先进县”和“2017年全国蔬菜产业扶贫突出贡献县”。

编辑:xh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